美文网首页
一周一书‖2018-4

一周一书‖2018-4

作者: 拾六_ | 来源:发表于2020-09-01 20:22 被阅读0次

    31.《群山回唱》胡赛尼,康慨译

    我可能忘记了,但我总留下了什么,看这本书的第二遍我发现我竟然最喜欢苏莱曼·瓦赫达提,当然还有许多人身上总归多多少少看到自己具备和自己想要拥有的特征。很美的书名,这是个悲伤的故事,虽尽力淡写战争,但命运本就是悲伤迷惘多于欢愉幸福,因为未知。

    【读书笔记】

    一个人在对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做出评判时,最好怀有一定程度的谦逊和宽容。

    (纳比)我现在懂了,有些人感到不幸福,是因为爱别人的方式:秘密地,热烈地,无助地去爱。

    (娜希尔)她摘下戒指。“怎么回事?你在那边染上了幸存者的负罪感?”

    (伊德里斯)“我只是现在看事情有点不一样了。”

    (娜希尔)“好啊,那就用这眼神干点什么吧。别老傻看着不动手。”

    (于连)他说,生活中的问题不是没有答案,就是答案太多,怎么也理不清。

    (帕丽)这一刻,她能想到的最不计后果,最没有理性的事,就是为人父母。

    (阿德尔)也许巴巴江是对的,他说了,体面的反映是去理解,而不是急于做出评判。

    (马科斯)后来我懂了,这个世界看不见你的内在,它一点儿也不关心你的希望、梦想,以及忧伤。

    (马科斯母亲)这是个很有趣的事情,马科斯,但是人们通常回避这个问题。他们认为自己活着,全凭他们想要的东西,可实际上呢,支配他们的是他们害怕的东西,是他们不想要的东西。

    32.《儒林外史》吴敬梓

    前人之为,照看当今。讽刺或是赞扬,可笑亦或可悲,俗气或者高雅。任其去也,做个庸人,自由可爱。

    【读书笔记】

    蜂虿入怀,解衣去赶。

    33.《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威廉·E.布隆代尔,徐扬译。

    写作也是需要技巧的,这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报道都是值得读的,但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自己读故事自己体会。

    【读书笔记】

    优秀的写作从来都是痛苦的产物。

    这本书的对象是所有从事非虚构类作品写作的人。

    我们如何才能让其他人对我们感兴趣的真相也产生兴趣呢?这是问题的关键。

    第1步怎么找到好故事

    如何处理已被报道过的故事:具体化、预测和改变角度

    第2步好故事该如何构思

    刚刚有了一点点想法就急于动手的记者们,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往往发现他们的想法完全不能支撑起一个故事,或者仅仅只有他们梦寐以求的故事的一点点影子。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他们没有预先进行思考。故事的范围有多大?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表达是最好的?甚至什么样的语气是最合适的?

    第3步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

    如果说,过去能够照亮现在,那么未来就能给故事带来延伸感和期望。

    记住,尽量把你的观点放在牢固的三脚架上。

    他(聪明的记者)不会让他的人物只是干巴巴地跟读者说话,他得让他们做些事情,任何事情都行。

    太多的记者都没有把他们自己看做是讲故事的人,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让人们相信他们对是与非的判断。

    客观是不可能的,但公平是从事新闻行业的戒律。

    第4步 计划与执行

    懒汉都知道的:少说话,多行动;少观点,多事实。

    第5步 组织材料和结构

    今天的年轻人有太多选择,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费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牛仔。

    第6步 处理导语、数据和引语的诀窍

    第7步 让字和句抓住眼球

    第8步 万字以上的长篇故事:伟大的故事创意中,一种人性的展现。

    第9步 如何有效地修改:不迎合、不担忧或许就是真实。

    34.《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罗伯特·麦基

    就我而言我更愿意去看每一步书中提到的经典电影。

    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1941年1月30日出生于底特律,编剧。从小热爱戏剧,早年做过演员。1981年,麦基受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之邀,开设了"故事"培训班。

    【读书笔记】

    第二章 序言

    《故事》论述的是原理,而不是规则。

    规则说:“你必须以这种方式做。”原理说:“这种方式有效……而且经过了时间的验证。”

    优秀的电影剧作家却总是惜字如金,不断删改,力图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

    究竟什么是娱乐?娱乐即是沉浸于故事的仪式之中,达到一种知识上和情感上令人满足的目的。

    第三章 作家和艺术故事

    在全美国,每年跃跃欲试的剧本数以百万计,而真正能称为上品者却寥寥无几。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一条:如今想要成为作家的人,根本没有学好本行的手艺便已蜂拥到打字机前。

    “好故事”就是值得讲且世人也愿意听的东西。

    对自我的爱——无需时常提醒,从不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你必须热爱写作,并且还能忍受寂寞。

    无论是刻板故事还是奇观故事的作者,事实上所有的作家,都必须明白故事与生活的关系: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电影美学是表达故事生动内容的手段,其本身绝不能成为目的。

    第四章 故事诸要素(电影推荐和许多要素)

    即如约翰·卡彭特所说:“电影就是将精神的东西物化。”

    你的才华是杀不死的,但你的无知却可能把它饿晕。无论你多么有才华,无知的人是写不出东西来的。才华必须靠事实和思想激发。

    我最喜欢的类型是什么?然后,执笔去写你自己心中最爱。因为,对观念或经历的激情有可能衰竭,对电影的爱却会是永恒的。

    生活教给我们这一宏大原则:看似如此其实并非如此。人不可貌相。表面特征下掩盖着一个深藏的本性。无论他们言说什么,无论他们举止如何,若要了解深层的人物性格,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他们在压力之下做出的选择。

    35.《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简·雅各布斯(暂停)

    【读书笔记】

    第一章 导言

    她的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有一种东西比公开的丑陋和混乱还要恶劣,那就是戴着一副虚伪面具,假装秩序井然,其实质是视而不见或压抑正在挣扎中的并要求给予关注的真实的秩序。

    自始至终,从霍华德到伯纳姆以及到最近的城市改造法律的修改,全部的观念和计划都与城市的运转机制无关。缺乏研究,缺乏尊重,城市成为了牺牲品。

    第二章 城市的特性

    城市顾名思义有着许许多多的陌生人。

    36.《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译者:林俊宏

    没有什么绝对的未来,但无意义就是无意义,不必赋予。如果未来真如书中所说,那未来的权利和金钱又意味着什么?而我又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免于变成无用的大多数呢?或者只简单的过好自己这一生?

    【读书笔记】

    第一章 人类的新议题:战胜死亡、追求幸福、神化

    (草坪)这正是研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要摆脱过去,想象另一种命运。当然,我们仍不免受到过去的影响,所以永远不可能得到完全的自由;然而,部分自由总比全无自由要好得多。

    人们之所以不愿改变,是因为害怕未知。但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第二章 人类世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早已经化身为神。

    第三章 人类的特质

    进化论无法解释灵魂的存在。进化就是变化,进化无法产生永恒不变的实体。从进化角度来看,我们最接近人类本质的就是我们的DNA,但DNA分子承载的绝非永恒,而是突变。但这让很多人害怕,宁可不信进化论,也不想放弃自己的灵魂

    我们越理解大脑,心灵反而越显得多余。

    而根据图灵的看法,未来的计算机就像20世纪50年代的男同性恋者,计算机究竟有没有意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会怎么想。

    然而,我们也没有必要为动物强加人性,觉得它们就像长了毛的人类。

    人类天生就是平等主义者,而不平等的社会必会招致怨恨和不满,绝不可能运作顺畅。

    多数人以为,现实只有客观或主观两种, 然而,现实还有第三个层次:互为主体(intersubjective)。

    第四章 虚构的力量

    品牌并非现代发明的概念。就像猫王一样,法老的重点也在于品牌,而不在于活的生物体。对于数百万歌迷来说,猫王形象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生物体本身,就算他去世已久,歌迷依然为之倾倒。

    公司、货币和国家,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是人类发明了这些概念,好让它们为人类服务;为什么最后反而是人类为这些概念服务,甚至牺牲性命呢?

    第五章 科学与宗教之争

    宗教由人创立,而非由神所创;宗教的定义应该在于其社会功能,而不在于神是否存在。

    第六章 与“现代”的契约

    就我们目前最先进的科学所知,整个宇宙就是个盲目而没有目的的过程,充满各种杂音和愤怒,但这些都毫无意义。

    例如,在某个山谷里,每年长出的青草量都差不多。这些青草能够养活大约1万只兔子,而其中动作慢、脑袋笨或运气差的兔子,差不多能养活100只狐狸。如果某只狐狸特别聪明努力,吃掉的兔子比较多,那就意味着其他某些狐狸可能饿死。如果所有狐狸忽然都比以前更会抓兔子,兔子数量将会大减,来年就会有更多狐狸饿死。就算这个“兔子市场”偶有波动,但长远来看,狐狸绝不会期望每年都能有3%的猎兔增长率。

    但现代经济真正的敌人是生态崩溃。

    唯一能确保阻止全球变暖的方式就是停止经济增长,但任何政府都不会愿意这么做。

    第7章 人文主义革命

    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训诫: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

    在公元1300年,伦敦、巴黎和西班牙托莱多的市民还不相信人类自己就能判断善恶、正误、美丑,认为只有神才能创造和定义善良、正义与美丽。

    在政治上,人文主义告诉我们“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在美学上,人文主义说“看的人觉得美,就是美”。

    人文主义美学:看的人觉得美,就是美(杜尚的《泉》)

    人文主义伦理:感觉对了,就做吧

    人文主义教育:为自己想

    要变得敏感、聪明、勇敢,从来就不需要什么巫师的魔法,只要继续沿着黄砖路走下去,敞开心胸迎接任何体验。

    社会人文主义走的道路则非常不同。社会主义责怪自由主义过于注重自己的感觉,而不顾他人的感受。没错,人类的体验是一切意义的根源,但世界上有几十亿人,每个人的价值都不比谁小。自由主义要求人眼光向内,强调自己或本国的独特性,而社会主义则让人不要再迷恋于自己和自身的感觉,要注意他人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行动如何影响他人的体验。

    战争是让自然选择全然脱缰,消灭弱者,奖励残暴及野心。战争揭示出生命的真相,唤醒获得权力、荣耀和征服的意志。尼采的结论是:战争是“生命的学校”,“那些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

    到头来,为什么马克思和列宁成功,而洪秀全和马赫迪失败?不是因为社会人文主义哲学优于伊斯兰教或基督教神学,而是因为马克思和列宁更努力地理解当代的科技和经济现实,没有忙着研读古代经典或审视预言中的梦想。

    第8章 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到头来,我们奉为神圣的“自由”就像“灵魂”一样,只是个空虚的词语,只存在于人类发明的想象故事中。

    但有一项限制:如果选择梦想假期,等到最后上飞机回家之前,你得服下一颗药丸,消除所有对于这场假期的记忆。

    我们的叙事自我宁可在未来继续痛苦,也不想承认过去的痛苦完全没有意义。最后,如果我们想把过去的错误一笔勾销,叙事自我就一定得在情节中安排某个转折,为错误注入意义。

    中世纪的十字军相信是上帝和天堂让他们的生命有了意义,现代自由主义者则认为是个人自由选择让生活有了意义。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妄想。

    第9章 大分离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是因为算法变得更聪明,也是因为人类逐渐走向专业化,所以用计算机来取代人类越来越容易。

    到了21世纪,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全新而庞大的阶级:这一群人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

    当然,谷歌也不见得永远是对的,毕竟这一切都只是概率。但只要谷歌做出足够多的正确决定,人类就会将更多权力交给它。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数据库规模会不断扩大,统计数字会更准确,算法会继续改进,决策的质量也会提高。虽然这套系统永远不可能完全了解我,也不可能完全不出错,但本来就没有这种必要,只要到了系统比我自己更了解我的那一天,自由主义就会颓然崩垮。而这一点其实并没有听起来的这么困难,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

    第10章 意识的海洋

    数百万年来,人类曾经是升级版的黑猩猩。而到了未来,人类则可能变成放大版的蚂蚁。

    第11章 数据主义

    如果想要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关键就是要释放数据,给它们自由。

    37.《A THOUSAND SPLENDID SUNS》即《灿烂千阳》,[美]卡勒德·胡赛尼,李继红译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

    不管未来如何,也应该充满希望并做些善事。玛丽雅姆在小说的高潮至结尾突然被放大,与她而言,二十多年忍耐的爆发注定轰烈,于是拉希德送了命。莱拉的变化也看到了战争和家庭暴力的影响。其实大多数问题是人们共同的问题,比如男女差别。这是一个大写战争的故事,但一切的根源还是利益。那些无私的人会不会也有某种程度的自私呢?人心最不可测,不妨简单一点,万事随意。

    【读书笔记】

    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

    阿富汗人唯一不能打败的敌人就是他自己。

    每个阿富汗人的故事都充满死亡、失去和无法想象的悲哀。

    但莱拉决定不要让怨恨冲昏头脑。

    38.《少年派》六六

    高考已然离我们远去、至于青春期的叛逆、更年期的坏脾气、或者父亲他们的中年危机、还有新生的粉丝文化等等。每一个人都太有特点了,太人物化了,太现代了,所以小说变成了故事。现在人说的古人早就说过了,细细想来历史记住的大多是那些在思想上有重大贡献的人,这么多年来人的衣食住行已然翻天覆地,可思想心理的变化微乎其微。如此如此,悠悠哉哉。

    【读书笔记】

    王胜男:“你既能考上,已经代表你比其他人厉害,在里面待着也没啥意义。被征服的高山要永远甩在自己身后!”

    “勤快人永远是懒人的奴隶。”

    王胜男轻蔑地哼了一声:“对于差生来说,最不值得一提的优点,就是心态好!”

    古人云,法乎其上,取乎其中,法乎其中,取乎其下。你这是法乎其下了,标准定得那么低,她不得继续瘫倒在地板上吗?”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呼下,无所得矣。

    不要轻易尝试放纵。

    39.《魔道祖师》墨香铜丑

    总觉得别人能写出来也是很牛逼,也在思考小说在作者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一件作品或是一个孩子,辛苦完成或养育,看着慢慢成型或长大。有时候也觉得自己书看糊涂了,失了简单多了复杂,没有格局总想苟且,过于迂腐了些。时间匆匆,选择或是犹豫都劳神损气。

    【读书笔记】

    魏无羡把胳膊撑在小苹果的驴头上,道:“我娘说过的,你要记着别人对你的好,不要去记你对别人的好。人心里不要装那么多东西,这样才会快活自在。”

    只是自以为心若顽石,却终究人非草木。

    未知全貌,不予评价。

    40.《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果壳中的宇宙》,[英]霍金,吴忠超译

    物理学太难以理解,或许我应该去推理了解,可我知道我不擅长或者目前没那个时间。智慧和才思敏捷不是一种状态,而这一类书我也该慎重选择阅读。但不管如何我都会忘记,至于留下的可能需要我用很久来寻找答案。人会死亡可细菌还在,还会进化出下一个智慧生物吗?

    【读书笔记】

    第一章 相对论简史

    纳粹在德国发动了反对“犹太人科学”运动,而许多德国科学家是犹太人;这是德国不能制造原子弹的部分原因。爱因斯坦和相对论成为这个运动的主要目标。当他听说出版题为《100个反爱因斯坦的作家》的图书时,回答道: “何必要100个人呢?如果我是错的,一个人就足够了。”

    第二章 时间的形状

    19世纪作家查里斯·兰姆写道:“世间万物没有任何东西像时间和空间那么使我困惑。然而,因为我从来不去思考时间和空间,所以它们带给我的烦恼比任何其他东西都少。”

    为何宇宙尚未到达热平衡,使得万物都具有相同温度?

    第三章 果壳中的宇宙

    人们面临的局面似乎是,宇宙起源的问题属于科学范畴之外。

    “为何空间具有三维?”

    这意味着,宇宙的初始状态在任何地方都应具有完全相同的温度。

    宇宙可能的一种终结是大挤压,所有物质将被吸回到它的巨大的灾难性的引力陷阱中去。

    这样,哈姆雷特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也许是被束缚在果壳之中,而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

    第四章 预言未来

    第五章 护卫过去

    虫洞

    如果两根宇宙弦以接近光速作相对运动,则围绕着两根弦运动的时间可被节省得这么厉害,使得一个人还未出发即已到达。换言之,存在时间圈环使人们可以旅行到过去。

    第六章 我们的未来?《星际航行》可行吗?

    但是如果人口增长和电力消耗增加继续现在的速率,世界人口到2600年将会到达擦肩摩踵的程度,到那时地球会因大量使用电力而发出红热的光芒。

    有一个黑色幽默讲,我们之所以未被外星人接触,是因为当一种文明到达我们的发展阶段时,就变得不稳定而且毁灭自身。然而,我是一名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人类到达今天这样的境界,事物变得这么有趣,绝非仅仅为了把自己毁灭。

    在人体之外长大的胚胎可具有更大的大脑和更好的智力。

    第七章 膜的新奇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周一书‖2018-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ep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