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活着不易》

作者: 郭大牛 | 来源:发表于2018-08-15 15:56 被阅读271次
    《这年头活着不易》

          我颇喜欢徐志摩这首有真情流露的诗。该诗写于1925年9月,初载同年10月21日《晨报副刊》,署名鹤。诗曰:

    昨天我冒着大雨到烟霞岭下访桂;

      南高峰在烟霞中不见,

      在一家松茅铺的屋檐前

      我停步,问一个村姑今年

      翁家山的桂花有没有去年开的媚,

      那村姑先对着我身上细细的端详.....

      

      “客人,你运气不好,来得太迟又太早;

      这里就是有名的满家弄,

      往年这时候到处香得凶,

      这几天连绵的雨,外加风,

      弄得这稀糟,今年的早桂就算完了。”

      果然这桂子林也不能给我点子欢喜;

      枝上只见焦萎的细蕊,

      看着凄凄,唉,无妄的灾!

      为什么这到处是憔悴?

      这年头活着不易!这年头活着不易!

        这似乎是一首戏剧体的叙事诗。在这首诗里亦藏着一个“原型”,这个“原型”的发现,很容易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佳作。有心再寻“人面”,但却人去花依旧、睹物伤情,只能空余惆怅。所不同的是,徐志摩寻的是桂花,而崔护不仅是寻桃花,而主要寻的是佳人。说此诗是一首戏剧体的诗,也确实有“戏剧性”的结构,很像一出结构严谨而完整的戏剧:有时间,有场景(云峰、烟霞),有序幕,有人物(村姑),有对白,也有情节的展开,矛盾的对抗冲突,还有悲剧性结局。不展开说,我不懂戏剧也说不好,会弄出笑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研究一下,这首诗的“戏剧体”结构特点究竟有哪些,它表达了作者哪些戏剧性思维和内心深处的情感。大家都熟悉郁达夫写的短篇小说《迟桂花》,我感到其和这首诗有相同之处。小说里面的“老郁”其实也是一种“原型”,有作者的影子。郁达夫把迟桂花人性化了,他盛赞迟桂花:“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这句话很有哲理,有时候迟来的爱情更加美好。最精彩之处是与翁家兄妹分别的时刻,他发自内心呼唤:“但愿我们都是迟桂花”。迟桂花无疑是天真美丽的的莲妹的化身。而在徐志摩眼中,村姑是否桂花的化身就不得而知了。我想应该是的。徐诗人亦是情种,他见到年轻纯美的村姑联想到桂花而生怜爱之心是自然的(村姑对他也细细端详)。

        其实,徐志摩到满家弄访桂,原意是希望在那漫山的桂林中捡一个路边的茶座坐下,吃一碗新鲜桂花茶,没想到扑了个空,感而赋此。感得是人生凋敝,世事纷纭,真可说是“人犹如此,木何以堪"了。这首诗末尾带着一点子悲观气味,但却透着诗人钟情于生活的浪漫情怀,读之,不禁心向往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年头活着不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ew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