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活着不易》

作者: 郭大牛 | 来源:发表于2018-08-15 15:56 被阅读271次
《这年头活着不易》

      我颇喜欢徐志摩这首有真情流露的诗。该诗写于1925年9月,初载同年10月21日《晨报副刊》,署名鹤。诗曰:

昨天我冒着大雨到烟霞岭下访桂;

  南高峰在烟霞中不见,

  在一家松茅铺的屋檐前

  我停步,问一个村姑今年

  翁家山的桂花有没有去年开的媚,

  那村姑先对着我身上细细的端详.....

  

  “客人,你运气不好,来得太迟又太早;

  这里就是有名的满家弄,

  往年这时候到处香得凶,

  这几天连绵的雨,外加风,

  弄得这稀糟,今年的早桂就算完了。”

  果然这桂子林也不能给我点子欢喜;

  枝上只见焦萎的细蕊,

  看着凄凄,唉,无妄的灾!

  为什么这到处是憔悴?

  这年头活着不易!这年头活着不易!

    这似乎是一首戏剧体的叙事诗。在这首诗里亦藏着一个“原型”,这个“原型”的发现,很容易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佳作。有心再寻“人面”,但却人去花依旧、睹物伤情,只能空余惆怅。所不同的是,徐志摩寻的是桂花,而崔护不仅是寻桃花,而主要寻的是佳人。说此诗是一首戏剧体的诗,也确实有“戏剧性”的结构,很像一出结构严谨而完整的戏剧:有时间,有场景(云峰、烟霞),有序幕,有人物(村姑),有对白,也有情节的展开,矛盾的对抗冲突,还有悲剧性结局。不展开说,我不懂戏剧也说不好,会弄出笑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研究一下,这首诗的“戏剧体”结构特点究竟有哪些,它表达了作者哪些戏剧性思维和内心深处的情感。大家都熟悉郁达夫写的短篇小说《迟桂花》,我感到其和这首诗有相同之处。小说里面的“老郁”其实也是一种“原型”,有作者的影子。郁达夫把迟桂花人性化了,他盛赞迟桂花:“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这句话很有哲理,有时候迟来的爱情更加美好。最精彩之处是与翁家兄妹分别的时刻,他发自内心呼唤:“但愿我们都是迟桂花”。迟桂花无疑是天真美丽的的莲妹的化身。而在徐志摩眼中,村姑是否桂花的化身就不得而知了。我想应该是的。徐诗人亦是情种,他见到年轻纯美的村姑联想到桂花而生怜爱之心是自然的(村姑对他也细细端详)。

    其实,徐志摩到满家弄访桂,原意是希望在那漫山的桂林中捡一个路边的茶座坐下,吃一碗新鲜桂花茶,没想到扑了个空,感而赋此。感得是人生凋敝,世事纷纭,真可说是“人犹如此,木何以堪"了。这首诗末尾带着一点子悲观气味,但却透着诗人钟情于生活的浪漫情怀,读之,不禁心向往之……

相关文章

  • 《这年头活着不易》

    我颇喜欢徐志摩这首有真情流露的诗。该诗写于1925年9月,初载同年10月21日《晨报副刊》,署名鹤。诗曰: ...

  • "这年头活着不易"

    "这年头活着不易" 徐志摩 昨天我冒着大雨到烟霞岭下访桂; 南高峰在烟霞中不见, 在一家松茅铺的屋檐前 我停步,问...

  • "这年头活着不易"

    现代 · 徐志摩 昨天我冒着大雨到烟霞岭下访桂; 南高峰在烟霞中不见, 在一家松茅铺的屋檐前 我停步,问一个村姑今...

  • 平淡文字中夹藏“警世恒言”,人间清醒,且读梁实秋

    “这年头儿,彼此都还知道活着,实属不易。” 这句话出自梁实秋先生的趣味散文集《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梁实秋先生是中...

  • 这年头创业不易

    找合适的厂房跑了开发区不少地方 空置的、停产的、苟延残喘的不少 途经纬五路,那个汽车座垫厂已不在了 那个童床厂也不...

  • 每日书摘(志摩的诗)

    "这年头活着不易" 现代 · 徐志摩 昨天我冒着大雨到烟霞岭下访桂; 南高峰在烟霞中不见, 在一家松茅铺的屋檐前 ...

  • 随笔(一)

    面对北京新肺疫情再次爆发,大家的心情又开始忐忑不安,真心让人感觉这年头能活着太不易啦!平日的我们大都为名、为利,为...

  • 杂语

    活着不易,别轻谈生死 活着不易,别轻易放弃 活着不易,别辜负自己 人活着,只为争一口气 他人的眼光可别在意 人活着...

  • 这年头,养娃不易

    礼拜天,孩子们都不用上学。 一整天下来,他们蹦跶着去了屋后的图书馆看书;漫步着去了公园嬉闹;溜达着去山上转了一圈;...

  • 这年头生病不易

    两天过去了, 娃的感冒仍不见好。两天的药也吃光了,于是昨夜我打算再去拿点药。这年头,生病要看种类,某些敏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年头活着不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ew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