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套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可以说“不想当领导的公务员也不是好公务员”,人人都渴望成功,不用羞于谈提拔这样的话题。进入机关,谁不渴望当上领导?作为机关打拼多年的老油条,看透机关中人生存的困境,有许多话想说,只是个人观点,不代表普遍现象,只是想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把自己的思想阐述出来,仅作为交流,没有别的意思。
体制内生存20年,自诩不是庸才,当年同时进入事业单位的同学早已是副高以上职称,但我还是正科,虽为多年副县后备干部,但要想成功脱掉“后备”两个字,还有很艰辛的路要走。
与此同时,与我一样指望成功进入领导层,实现所谓功成名就之人生梦想的大有人在。但现实是,要获得提拔,一切都是未知数。因为体制内,没有一条可以预期的上升通道。
体制内那些事,要说爱你并不容易。
体制内有爱,也有恨。如果能够安于现状,体制内有可以安逸到死的舒服,过去是一张报纸一杯茶,现在是一台电脑一杯茶。关上门看电视剧,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的也大有人在。最大的特点是稳定,各种保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最大的不足是也是稳定,让你胶着在一定的层面上,动弹不得。
如果想出人头地,要耐得住千年的寂寞,品得了万年的孤独。大部分时候,提拔往往是别人的风景,你是那个看风景的人,你要面对的也许是最深沉的无奈。
如果你是“千里马”,你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你是“千里马”,更多取决于“伯乐”。
如果你是部门的“千里马”,你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你所在部门的“一把手”,更多取决于上面的常委级别的领导。
如果进入强势部门,那么恭喜你,你的成功指正可待!因为你进入了一条坦途,或者说是捷径,你的路径将直接指向那“金字塔”的顶端。因为你的“出身”不一样,血统不一样,所以你的前途和命运也完全不一样。
机关里提拔的现实生态
机关里获得提拔,就是对你最大的肯定。机关里只有进入领导层的提拔,才算是获得了重用。
体制内不同于其他,机关实行的行政职务制,上升的通道就是晋升职务,也就是要“往上爬”。不晋升职务,永远都没办法增长工资待遇,没办法获得功成名就的感觉。不同的机关,干到中层干部这份上,上面就是厚厚的“天花板”,这是最大的常态。
级别越低的单位,越早遇到“天花板”。乡镇级别的,也许一辈子都是工作人员,连副科级都是难以实现的“梦想”。因为科级单位,中层也就是股级干部,没有级别,要想突破,最主要取决上面县级常委级别的领导。
要想突破“天花板”,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占先机,要突破“固化”的“天花板”,须具备足以让人感动的“励志”的戏码,具有超凡的业绩,足以让人无法无视。这就是突破“天花板”的“核武器”。
一般中层或中层以下的提拔,取决于机关,一般只要单位有职数,到了最低年限要求,工作上过得去,上一个中层是水到渠成的事,与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
机关里的能力,还真的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东西。有句话,大家都听过“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也是现实。能力在机关里不好量化的特性,根源在于机关里大部分事情干与不干,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差别。机关里“做好做坏一个样”的产生是有很深的根源的。
机关里领导的领导方式:收到上级文件,正职签批文件到副职,副职签给中层,中层负责落实。领导更多时候在于分配任务给别人做。亲自带着干的领导也有,但是很少。也许现在的领导都把自己放在宏观领导层面上,基层具体的事,在他们的理念中不是自己该干的事。
机关有时就是一个转圈的怪容器,进入里边,人很容易磨平了人的个性,大家都很容易朝着平庸的方向发展。在这个里边,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突出冒尖很难。
你说它没有激励机制,它又有,比如各种评先评优;你说它晋升难,也并非没有一点机会。总之,就是因为终极的机制没有,不确定的一种人为的力量主要起作用。比如达到怎样的工作年限,工作成绩,就应该有一个提升,这样的机制没有。事业单位职称评比都有每年一考一评一聘,这就是正常的体制机制,能保证你达到要求就可以提升。机关里边没有这条途径。有时一年有1-2次提拔的机会,有时前期超职数拔得多了,就会有一段时间的冻结,消化掉超职数的才可以提拔。有时领导要调走了,人事变动也会冻结。总之时间的不确定,一切充满变数,能突破瓶颈获得提拔的,都有着不一般的能量。
机关的层级
机关层级,毫无疑问,是金字塔结构,高层、中层、底层。
高层,对应的是各级领导班子,也只有到达这个层次,才能称之为你所在圈子的“领导”。因为他们才是单位的决策集团。班子成员中的“一把手”又具有绝对权威,其他班子成员都对他负责,受他指挥。其他班子成员按照“分工负责”原则,各自分管一块工作,具体指挥联系这些业务工作的中层部门。
中层,对应的是那些处室、科室的负责人。领导层决定的那些事,由他们负责落实,负责执行。这是形而上层面的。形而下层面,具体到每一项事务,往往“拿盘子”的也是中层,负责执行的也是中层。承担压力最大的就是中层。
底层,就是那些刚进入的新人,还没有职务或职务还较低。还有机关工勤人员。这些人都听命于中层的指挥,由中层分派给他们任务,做某一方面的工作。机关工勤人员在机关主要从事一些后勤事务,他们往往由于身份的限制,在机关一辈子就是干一些所谓的“杂事”,但他们往往也是机关里最“鸟”的人。
机关的骨干,在于中层
中层干部是维持机关正常运转的中坚力理。中层干部得力,分管领导会很舒服。
部门的大事小情,全部由中层负责安排调度。
比如:办文,中层负责提出贯彻落实的思路和意见,具体怎样开展,全部是中层的事。定好后,汇报给分管,例行一下程序。
不得不说,很多部门的分管领导基本不怎么管事。
一者有的年纪偏大的,享受完几年待遇,等着退居二线;
二者年纪轻的也不太管事,乐于当宏观领导是普遍现象。因为体制内到了一定层级,没有超常规力量,很难再上一层台阶。因此很多人的理念是:不要出事就行。
三者现如今的观念,领导不是做事的,领导就是当领导的,如何当?签签文件,写上:请某某科长阅处,此为一种;召开会议,往往要讲话作报告,此讲话稿包括主持词,事先中层全部要弄好,领导在会上念念报告,这是第二种工作方式;下去搞检查或督导,领导充当主持人,开头说下来意,结尾将检查人员写的反馈意见说下,此为第三种。
参加会议,听会,此为第四种,占的时间最多。开完会回来,将材料交给科室去贯彻落实, 领导的使命即告完成。
有时,也会碰到稍负责的,要求严格的,会对具体工作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有的会对进度予以跟踪关注,有的会有争创一流的目标,要求出经验,这属于领导还有想法的。但这种情况现实中貌似不多。
没办法,现实就是这样。进了这个圈子,试了水,大家都知道自己能游多远,能潜多深,所作所为,为着心中那个可以把握的目标而调整。能上领导层,自由度就大很多,只要保住分管工作不出问题这条底线,在此之上,领导可以很舒服,也往往很舒服。
我在机关写了八年所谓大材料,写的都是部门一把手以上的,写这些材料似乎很神圣,但实际情况大部分时候也是任由我发挥,领导很少会提出具体要求、思路以及主要指标干货。一个部门是这样算偶然,但四个部门都是这样,就非偶然。机关工作主要体现在办文、办会、办事三方面。大多时候办事方式是按照“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方式运转。
中层最大的困境,在于提拔无望
机关分为强势部门,比如某部、某委、某办等少数与常委靠得近的部门,他们腾挪的余地就大,可以去的地方也多。相反,弱势部门就是与常委离得远的部门,单位一把手决定不了中层升入领导层,要靠常委级别的领导,更主要是“五人小组”。
判断差别部门强势与否,只要看每次提拔干部的名单,强势部门每次都会“榜上有名”,尤其是换届的时候,往往能进入几套班子的那些部门都是强势部门。在强势部门,中层按资排辈,会逐个轮得到。除非你跟自己过不去,犯了错误。
而弱势部门的领导层主要是由上面“空降”来的多,部门中层接任空缺的少。有下属单位的现在一般也很难下去,因为身份要改变,下属单位也有各自的后备干部。所以弱势部门的出路相当窄,上不去,下不了,干着干着就成了“夹心”。
中层压力大、工作繁重,晋升无望,确实需要调整好心态,否则真的会生病。现实中确实有生病的。为着晋升,各种竞争,各种手段也屡见不鲜。
机关里围绕着提拔和晋升,有多种明争暗斗。但最终能提拔成功的,大致有这些路线。
第一种,是背后有资源的,上面有人帮着说话,打个招呼,那一切都不在话下。但毕竟上面有资源,这本身就具有稀缺性,所以靠这条路走通的,也无话可说,人的命各不相同,投胎也是个技术活。
第二种是强势部门的的。这种部门几乎都没有在原单位退休的。
第三种是主要领导大力去推荐的。碰到本部门空出一两个职数,去跟上级领导争取,也有成功的机会。但总体机会少得可怜,十年可能有个把。
现在有一种怪现象:干一行,恨一行。当医生的不让子女考医学院,干财务的不让子女学会计,机关里边随便问问同事,没有一个人愿意子女继续成为“机关人”。这是普遍现象。
可以说,体制内干得开心的少,不开心的多。如果不开心的多了,成为普遍现象,那绝对是用人体制机制出了问题。而不能怪大家思想觉悟高度不够,眼高手低。
社会发展到今天,应该追求个人从业的快乐感、满足感。人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上升和成长,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社会才是有生机有活力的社会。这样的工作就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是有情怀在里面。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阶层固化广受人诟病的原因,是很多人看不到出路,固死在阶层中不能突破向上。不打破阶层固化,社会流通不畅,就会埋下危机和隐患。社会也是一种流体,人流、知识流、意识流,而非固态,任何能流动都是有活力的表现,人员的正常流动要靠合理的、人性化设计来保障,应该是有一套完善的、相互衔接的制度来维持,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职场人员的合理诉求能最大限度得到满足。
人力资源是最可贵的资源。可以说能够进入体制内的,大多通过了筛选,跨越了学历、各种考试的门槛,进入的都是精英。我在干部网络平台学习时,听过一堂课,不记得哪个教授讲的。美国为何总能保持活力和领先,他们的人力资源开发很合力和人性的。美国人并不都比中国人聪明,他们最聪明最厉害的只有10%,其余的论聪明程度,比我们中国人差远了,他们用这10%来搞管理,美国的国家成了地球上的NO.1。
我没有机会去美国,我有朋友有通过学习进入美国,获得绿卡。从他们的谈话中,能感觉到他们物质上的满足感,是获得感很强,物价特别的稳定而且便宜,三口之家,养两辆车,还可以一月一次旅游,每月大概一千美元多一点。相比于物质上的满足感,更让人羡慕的是他们精神上的自由和快乐。当然我所认识的这些人他们在当地社会属于中层,美国底层的也有阴暗面,我们当然不是在全盘分析那种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劣。不钻那些牛角尖,我们必须承认他们各方面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的以人为本,管理体制制定出来后,不搞潜规则,人人只认明规则,不需要去经营各种关系,攀附各种权贵,人活得简单,敞亮透气,所以快乐,所以自信。
我有一个在美国的朋友,在国内时,也是属于草根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五个,有两个在国外,一个美国,一个英国。他二十多岁就进入了美国,成为一员。在国内的那三个相比,国内的有满满地悲苦打拼感,而国外那两个,却有精英感,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是自信快乐,自由平等年息,有明显地不同。
机关要取得异军突起,无异于励志大戏
在机关里,足够会干事还不行,因为干久了,就知道,机关不比企业,干得不好,立马就会显现 出来。不努力,产品就卖不出去,市场份额就会小,经济效益就上不去。而机关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很不明显。做事的不如会来事的。在机关,如果没有什么想法,当“南郭先生”很好当,只要不出事,没有人来追究你,也没有人来压你的完不成的任务。
而想要出人头地,那你的能干就不止于一般所谓的能干。
一般,能写材料,能搞文件,能抓落实,有责任心,大事小情不用领导操心,就可以称之为独挡一面,在机关里就算很能干了。
可是要想突破中层,进入领导层,还很不够,尤其在弱势部门,不是由了解你才能的机关最大领导决定。要实现突破,除了取得单位领导的充分赏识,领导愿意为你向上面鼎力推荐,帮你运作,那是遇着“贵人”了。“伯乐”不常有,是事实。当干部谁不会当,何必非要推荐你去当?上面领导想塞人下来,为何不卖面子给领导,做顺水人情?
也有一种情况,只是需要个人有强大的能量,有特殊的才能,除了工作之外,还能为本地方争得荣誉,让更大的领导能够看到你,了解到你,从而伸出“橄榄枝”。这样的确实有,但这种,无异需要上演如电视剧中的励志般的戏码,需要个人足够上进,心里足够强大,能够发挥某个方面的特长,做出影响,做出成绩,能够成为圈子里的名人,明星,才有实现“屌丝”逆袭。
我认识两个这样的人。一个从乡镇干起,中专学历,但会演讲,参加从区到市到省的各个比赛,都是一二名的角色。参加演讲,获得了区委书记的赏识,进而获得了市领导的关注,一路提拔,年纪轻轻,当上了最年轻的乡长、乡党委书记、副县长,市级部门一把手, 如今年仅四十岁,早就上了正县。
还有一个人,出身于乡下草根,幼年丧父,无丝毫背景。因为他有特长有爱好,从小爱写作,十几岁就发表作品,在机关里也主要从事写作,但机关写得再好前途也有限,但他“白天写材料,晚上写散文、写诗”,三十几岁已经出了几本书,是省作协的会员,是本地小有名气的作家、诗人、文化名人。他的才能让市领导都没办法忽视他,他的提拔也是顺理成章,三十几岁早就副县加身,而且还有进一步提拔的机会,而且人家工作爱好两不误,活得很潇洒快乐,也很成功。
所以,在机关,千万要有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能够让自己“发光”的点,也就那个内在的“原子核”,可以让你产生裂变,产生暴发,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能够带着你,冲突压在头上的“天花板”,让你能够活得硬气,活得不那么矫情,活出尊严,活出色彩。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闪光点,别人有演讲的才能,也不是天生的,也是不断磨炼出来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别人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所以你看到的都是别人的光鲜,别人背后的辛苦你根本看不到。别人有写作的才能,其实谁不可以写?谁也不是生下来就可以写。鲁迅为何可以弃医从文,一个不当医生了的人,重新来写文章,也写出了顶尖的水平。我们为何不能?因为鲁迅真的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没有闪光点,要挖掘闪光点。没有特长,要培养兴趣。有些人一辈子也干不成啥事,因为急功近利,总想着挖一锄头下去,这个地方就要出水,见不水,就要放弃。世上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很多事都是靠坚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有所成就。
当你抛弃了功利思想,纯粹地沉浸于某一领域,一定要耐得了寂寞,忍受得了寂寂无名,当有朝一日,你会发现你所有的付出,都是量变决定质变实现飞跃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工作归工作,我们必须珍视,虽然有很多体制上的弊端,也有很多束缚人发展的地方,有苦闷,有纠结,有诸如这样那样的各种“不如意”,但是,这就是生活。
在我们这种国度,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读古代那些名人故事,有多少是志得意满,功成名就的?更多的是怀才不遇,个人才能不能得到发挥,在被贬谪之后,开始将心思寄托于那诗词和文学作品,写下传诵千年的华章,在文学史上留下不朽的声名。这也是另一种成功,只是充满着苦涩,只在后世产生光芒。
当然,现如今,每个人可以实现自我的方式比过去多得多,但是想成功,仍不是易事。我们看看周围的人,大家就会发现,能成功的人是少数。大部分人还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而人是有思想的,人生苦短,谁不想干一番事业,成就一些才能,谁也不想“泯然为众人”。因为有思想,有梦想,就注定要受到成功路上的各种考验,挑战外界,更要挑战自我。
有时候,活得简单也是一种福气,做一个俗人,只要开心,就是福气。
看个人的追求,如果我们不想甘于平淡,想要获得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我们必须要更努力,更刻苦,更上进,把压力当成动力,既要走好寻常路,更要另辟蹊径,把自己强大起来,即使东方不亮,西方也要亮。西方亮了,东方有时候就跟着亮了。
愿我们的梦想还在,不要抛弃初心。只要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每个人的小宇宙都可以暴发,只是我们要找到我们的“原子核”,尽快让它产生核裂变,那么暴发的蘑菇云就指日可待,足以让世人震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