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琐碎的,工作是繁杂的,人生从形式上说,没有什么意思和意义,因为我们一直在追问和追求生命的意义和意思,而使我们的生命感知变得不一样。
一个人因家庭、性格不同,使其对待生活的态度看法以及习惯养成也不同,在对待日常生活的琐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待。
我喜欢仪式感,喜欢规范、规矩有秩序,正因为此,使得自己精气神儿很足,并且在别人看来没有意义没有意思的事,好奇心强,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乐此不彼,那就从日常的小事说起。
晨练已经坚持了18年,每天早晨出门前刷牙洗脸抹防晒,把头发弄得纹丝不乱,喝碗蜂蜜水再出门。曾不止一位舞友说:“早晨起来,你收拾得这么利索,你不嫌麻烦吗?我们早晨起来,不洗脸,不刷牙,跳完舞回家再洗澡收拾。”“我好像不行,回家再洗澡收拾和起床后收拾是两码事。”我笑应道。
走进公园北门广场,如发现音响摆放随便,斜放着不整齐,或者装音响的布袋乱乱的放在地上,我会把袋子重新整理叠好,放到一侧,把音响摆正,才开始跳舞锻炼。
遇到舞友们随便摆放自行车,我会要求她们放到公园规定的地方,不要因为锻炼一个多小时而随意摆放。
第一排五人都是跳舞比较认真、领悟力强的姐妹,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一年大概有10套衣服轮换,每天都是统一服装,整齐划一。
对每个细节的仪式感要求,使得这个舞蹈队越来越规范,人气涨,人心聚,走在蓬勃发展的路上。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仪式感和轻微强迫症是不是有点联系?看见摆放不整齐的物品,我会把它重新摆好,觉得这样非常舒服。说来是仪式感,多多少少有点“对整齐有要求”的轻微强迫症?如果是,轻微的症状不但没有影响我的生活,反而使生活更加有意思了。
每周回老家,带给老人什么东西,都是精挑细选,从不空手。每次在家吃午饭,会把家里的餐桌从挨墙放的位置拉出来,摆放到中间,然后让老人和我们对面吃饭,凉菜热菜盛盘,摆放有序,边吃边聊,时间会比平时延长,有仪式感的午餐,吃起来还是挺有意义的。
遇过年、过生日、过父(母)亲节,衣服礼物为老人奉上,从未间断。多年后,拉开衣柜,一件件出自我手选买的衣服,老人炫耀,我高兴。
夫妻之间相互有要求,也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先生不注重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我对这些比较敏感,穿戴得体是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
先生是油性头发,如果早晨不洗头,头发会贴在头皮上,或者后边看不见的地方有头发翘起。有时在上班的电梯内,一旦看见这类人,我会觉得他有点邋遢、懒散。所以对自己和先生的要求就是每天早晨洗头,一天的头发都是散散的,清清爽爽多好啊。
自从参加到唱歌队伍,唱歌时穿什么衣服,对自己也是有要求,在王老师工作室放着两套适合唱歌的衣服,平时上班喜欢穿黑蓝色正装,唱歌就是为了放松心情,最后录像时,衣服得体会很好看。
春秋季节,遇公休日阳光正好时,朋友或家人到我家相聚,我会在露天桌面铺上蜡染桌布,再从院里现场采摘几束鲜花,插入花瓶,按照自己想象插成高低错落的样子,驻足欣赏一番,满意满足溢满内心,洗上几盘各种颜色的水果,围在花瓶周围,再沏一壶热气腾腾的陈皮白茶……当朋友家人到来后一声“哇塞”的惊呼,仪式感带给他们的是惊喜和温暖。
仪式感常常表现为“讲究”,内心是对“仪式”的重视和追求,人如果长寿也只不过三万多天,每一天的生活就是这些日常小事,如果觉得什么都无所谓,没有那么多的“道道”,也无所谓对错、好坏,是不是显得生活不太丰沛?仅仅是我一家之感受。
凡是在生活中讲究仪式感的人,工作中往往也是对自己有要求、不会马马虎虎、随便应付工作之人。当工作质量不过关,自己过不了自己的眼劲儿,不能向领导交代,当然就会“不用扬鞭自奋蹄”了。
尝试一下生活和工作中的“仪式感”,一定会使你觉得“别有风味”和“乐趣”,内心秩序增强,人生感受会立即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