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第1230天 22.10.18运动打卡第329天 2359h 约练677
在这间隔的一周里,自己在反复思考,如何进行这第二次的咨询,因为想把最新学习CBT的技术应用到咨询中,从而检验对咨询的效果如何。
咨询前最终定稿,在心里酝酿几遍,希望用起来能够熟练些。
虽然考虑的蛮久,但毕竟是全新尝试,咨询中居然出现卡顿现象,一度有些不知如何应对的感觉,一边是CBT被卡住,一边想回焦点又回不去,现在想来也是比较搞笑。
好在以前几百场约练的加持,哪怕出现了这种“卡顿”现象,但并不会影响自己,也能非常及时的调整,思绪飞快,立马就出了方案。
开场回顾家庭作业,了解了来访更多的情况,用了十分钟,这里用时偏多,需要注意。
随后说明本次咨询的结构框架,一起识别问题,转化目标,形成方法,总结反馈。同时补充说明,这是大体框架,不一定能够全部完成,尤其是具体的方法形成,给自己留有余地,更让来访心理有所准备,此处自己较为满意。
随后就按照结构框架进行,从一起识别问题,到转化为正向目标,这里所花时间不多,也正是在此出现“卡顿”,可能因为速度之快是自己未曾料想,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在进行方法探寻中,没用直接探寻,而是通过问题对自己的影响和目标实现对自己的好处,正反两方的探讨,让来访提升问题解决、目标实现的动力。
此处询问“努力实现目标”的动力,来访给出90。
最后,是我疏忽的地方,只剩十分钟,我留给来访,从问题影响和目标实现带来的好处出发,尝试探寻可行的方法。于是在到点时,就没能及时结束,其实此时,一起做个回顾总结完全就OK。
通过一系列方法的呈现,来访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信心为90分,此时的来访,表现的非常放松,表情也很是欢喜。
这让我意识到,得帮助来访“收一收”,生活毕竟不是咨询室,得回归客观现实,所以适时好奇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让来访放低期待,不然容易失望与受伤。
最后的作业除了来访自己找到的方法的尝试,增加了情绪三栏表的记录,以让来访能开始觉察自己的情绪。
第一次尝试结构化咨询,尝试做咨询笔记,尝试运用CBT的技术,一切都比较OK。
但整体回顾,都是焦点打的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