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两段主文字来源于网友“三千击”的手机自媒体,截载的两小段。)
《斯蒂芬金谈如何改稿,看完醍醐灌顶》
关于主题
“一个作家不会有很多主题。”
斯蒂芬的核心主题有:
科技发展的潘多拉一旦打开,要把它关,上会多么难。〔这应该是“三千击”网友的话,他或她对于主题的阐述非常言简意赅。什么是主题,这就是,大家可以在这个框架下去构思自己关于某个主题下的故事。〕如:
(《末日逼近》、《纵火者》) ;
对上帝的质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可怕的事情发生。
(《末日逼近》、《绿里》、《绝望》);
现实与幻想中间的微妙界限:
( 《黑暗的另一半》、《尸骨袋》、《三人像》) ;
暴力有时对本性纯良的人也具有吸引力:
( 《闪灵》、《黑暗的另一半》) ;
除此之外还有孩童与成人之间本质的不同;人类想象力所具有的治愈力。
“需要警惕的是,从问题和主题思想开始写作,几乎注定写不出好小说,好的小说总是从故事开始,发展出主题,从主题发展出来的好故事很少。我能想到的只有奥威尔的《动物农场》。但是把故事写完后,你就需要考虑这个故事意味着什么了,然后用你的结论去修改第二稿、第三稿,你若不这么做,等于剥夺了自己作品的远见与深意,而正是这种深意让你的故事独一无二、非你莫属。〔这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了,因为一点主题意识没有,在给故事“强找”一个主题,其实是很难的。
关于初稿与改稿
“我希望你至少写两稿,第一稿写给自己,第二稿写给读者。”
另外,也是同一天在手机上看到一个编辑又是作家的前辈对于时下文学的看法,他认为包括第一顶级文学杂志在内的文字,大都可以忽略不看。那我们还有什么呢,就很困惑了。他好像说我们的文学都是叽叽歪歪。到处是病入膏肓的疾病,他们却在满怀激情地陈述他脚气的酥痒,怎么抓舒服。连时下很红的李绢、迟子建都是可以忽略的。这很迷失,我们应该不会有《飞跃疯人院》,墙太高了,能把我们摔死。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