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魏晋风度 读后记录

魏晋风度 读后记录

作者: 恰若飞鸿踏雪泥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00:35 被阅读0次

              西晋:腐败司马家族:表面重礼重孝,实则靠阴谋诡计,巧取豪夺。贪婪,奢侈,残忍,狡诈,荒淫,举起的却是儒家伦理的道德旗帜,旗帜是必须的,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曹操坚持走法家路线,诸葛亮也是,所以司马走了儒家。正所谓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中华的精神支柱倒塌了,原因:儒学变成了官学(经学),官学时有权威性的,也是有政治性的——》儒学丧失了春秋战国的原始生命力,走向神话,僵化,教条化,变成让人讨厌的东西。(比如我们背的政治,马克思)两汉经学的特点:繁琐迂腐,咬文嚼字,装神弄鬼,5个字的经文可以写出两三万的注解,普普通通一句话,可以看出神秘兮兮(像辰东的网络小说)的微言大义(有点像红学) 玄学出现:清谈,谈论高深玄远的理论问题,远离政治,回避现实,向往超凡脱俗的高雅生活,理性和思辨的纯粹哲学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国,魏晋——》魏晋风度一站,二战——》一大批大师矛盾:皇室与皇室斗,八王之乱。所有人的目标;名和利,士族以行同禽兽为通达,谋职以不走正道为才能,当官以不负责任为高尚东晋:截止到公元420年,历时104年,让位于宋王刘裕矛盾:皇室与权臣,权臣士族之间(王导和庾亮,桓温和殷浩),北方士族月南方士族,高级士族与低级士族,世家大族和寒门庶族淝水之战前:王敦之乱,苏峻之乱,桓温未遂的篡位图谋,淝水之战后:孙恩之乱,桓玄之乱,卢循之乱董卓入京之后到北魏灭北凉,历时250年,总结:乱,腐败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像虎豹一样强劲就叫雄姿英就是才华出众(英才),或者天赋过人(英气),或青春焕发(英年),雄,大无畏的(雄霸)强有力的(雄风),极威武的(雄赳赳)。一个人是不是英雄,无关乎外貌,无关乎道德,只关乎气质。祖逖:击楫中流,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祖逖忧愤而死(行为几斤劫匪),刘琨(风流才子,喜欢声色犬马)被人冤杀。对人物的追捧也由圣贤而英雄。圣贤都是道德楷模,英雄则未必。曹操和袁绍年轻时也近乎无恶不作。魏晋风度:道德评判退隐,个人价值彰显。吸引人们的不再是功业,节操,学问,而是气质,才情,风神,正因为怀疑和否定了内在权威,才有了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所以英雄的同时也可以是奸贼。一个人,如果器量不足,再纯洁也只是清澈的山泉,相反,哪怕污浊一点,也是汪洋大海。王敦:去石崇家上厕所,有十几个婢女,王敦不但照去,换衣服时还一脸的傲慢,去皇帝那击鼓。王敦的自我评价:高朗疏率,即高尚,爽朗,疏放,率真。另个一词形容,傲慢,跋扈。他睥睨一切,没有什么能让他恋恋不舍,比如遣散女人。比如主人杀了三个敬酒的美人,但依然不喝酒。王敦的追求,君临天下,然而儿子不给力王导:和事佬,比如调查江东家族时的态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政治家:多少有些理想,政客:只有现实。但王导大事不糊涂,比如刚来江东时,喊出了“打回老家去”的口号,至于能否收复中原,确未必是他想知道的,他只知道,东晋必须保住。桓温:名言:就算不能流芳百世,难道还不能遗臭万年。此时王导已死,政权落入庾亮手中,桓温,废帝立帝,桓温死之后十年,谢安打赢了淝水之战谢安:打赢了淝水之战。成语:东山再起。谢安骨子里是咄咄逼人,超凡脱俗和淡泊宁静是装出来的,或者说的好听一点,是后天的修养和修为。谢安以他镇定从容甚至不失安闲的精神风貌让东晋这只大船躲过了风浪。比如谢道韫的诗,出行海上的风浪,看得出他的器量。政治人物中,他最能代表魏晋风度名士派: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为《庄子》作注的哲学家,嵇康死活投靠司马昭),刘伶(爱喝酒,醉死在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阮咸,王戎(吝啬鬼),属于魏朝时期嵇康:魏晋名士的精神领袖,“风姿特秀”,魏晋风度的标志之一:啸。在大自然中啸,是一种自我陶冶和自我表现。政治倾向于曹魏,四十岁死亡。死前演奏了广陵散,原因是得罪了钟会。钟会拜访嵇康时,嵇康正在打铁,就像诸葛亮耕田,刘备编制工艺品,未必是为了谋生,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情趣和政治态度。嵇康的代表作:《声无哀乐论》:音乐只是美的形式,和情感无关。然而儒学美学认为,音乐是情感的表现,通过音乐,可以看出人心的向背,也可以陶冶性情敦风化俗,因此,音乐可以也应该为现实政治服务,如“乐教”。乐教和礼教相辅相成,共同组成礼乐文明。另一个死因:公开表示不合作。刚直倔强,嫉恶如仇,直言不讳。阮籍:政治斗争倾向于曹魏,为了躲避司马昭,借酒装疯,在宴席上长啸。常常去看老板娘,赤子之心。为了不认识的才貌双全的女孩子死了,哭。率真而又自律,率性而又谨慎。在观看刘邦与项羽的楚汉战场是,说了一句名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可见他认为是要有英雄的,也希望能为那没有英雄的时代找打一条出路,他的途穷而哭,则因为他发现上下求索的结果,是仍不知道路在哪里。刘伶:狂于阮籍,有一次朋友去看他,发现他一丝不挂的在哪里,他满不在乎的说,天地就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诸位为什么哟啊走进我的裤子里来。名士派:放浪形骸,蔑视凡尘,不拘礼节,多半只有派头,因为他们不能创造历史,所以名士的骄傲和自信只能表现为个人风采和人生态度。比如风流倜傥,超凡脱俗,恃才傲物,卓尔不群。英雄派:和名士派一样,内心深处都很骄傲,也都不同于流俗,也都不把礼节和社会舆论放在心上,比如桓温读高士传时,看到某个道德楷模就把书扔到一旁了。多豪气干云,充满自信,不惮于把自己的本心甚至野心展露出来,多创造历史,认为取天下是前缘既定,不过囊中取物。也许这就是区别:英雄讲究气质,名士讲究派头;英雄本色,名士风流。当然,英雄也好,名士也罢,都得是真的。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风流不是寻花问柳,尽管未必不寻不问。它更多的指一种风度和标格,东晋的王恭说,名士:只要无所事事,痛饮酒,熟读离骚就可以了,这其实就是风流,仰天长啸则是派头的一种。还有服五石散。汉末重气节,魏时喜放荡,东晋尚超脱。东晋以后,名士的狂傲就渐渐收敛了,他们更崇尚的是玄远的清谈,高深的义理,敏捷的蔡司,优雅的姿态,动听的谈吐,讲究喜怒不形于色,绝不谈及政治,在这种场合,大约上是听不到啸声,也不会有人发酒疯的。可惜批判的武器抵不过武器的批判,帝国也并不希望她的臣民据欧独立的人格和主张,坚持狂傲和不羁,必将付出生命的代价。比如嵇康魏晋的精神是什么,是对人格力量的敬畏。所以桓温在司马昱面前放慢了步子,大隐隐于市,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美仪容,大器量,高智商,雅趣味,更重要的是有名士的心境。风尚:唯美的时代,当时的社会风气以貌取人,南康长公主(应该说是神色闲正,词甚凄切,打动了长公主),孙策,潘岳,庾亮,“唯丘壑独存”士族:世代读书做官的家族。魏晋名士,出来做官与向往隐逸并不矛盾。如山涛,嵇康的儿子嵇绍(鹤立鸡群),为了保护晋惠帝司马衷(何不食肉糜)而死。人要漂亮的活着,不仅要长得漂亮,更要活的漂亮。嵇康,喝醉的时候玉山之将崩,庾亮,玉树  外表清朗俊秀,风姿安详文雅,内心澄明透彻,处事超凡脱俗。谢鲲(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出身寒门必定寒酸,寒酸则必无气度和品位,这就是高级士族的观念。一个人,气宇轩昂有如朝霞升起,明镜清新有如春柳初绿,开阔明朗有如高屋建瓴,目光炯炯有如岩下闪电,那是怎样的风采和风度,清风朗月几乎是魏晋风度的形象代言人。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热爱自然。因为自然是美的玄学形而上,儒学形而下。儒学需要做,玄学只需要说,这才有“清谈误国”的批评,对此,谢安曾嗤之以鼻,他说秦任商鞅不尚空谈,怎么也二世而亡。他们对玄学兴趣盎然也并非不务实,甚至也未必当真要弄清楚世界的本质是啥,只不过欣赏和喜欢那高谈阔论中体现和蕴含的智慧,这是一种活法,也是一种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是哲学的,也是艺术的….陶渊明,作为魏晋最后一位名士。琴棋书画(素雅,抽象)——》玄学的实体化,也是魏晋唯美风尚的结果天地有大美,林无静树,川无停流。意境超美, 儒学对汉文明的贡献就是提供了核心价值和一整套可操作的行为规范,比如仁义礼智信。这些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是否需要和可以继承,自然不妨从长计议。不过在当时,确无疑保证了社会的安定和人心的稳定。王纲解纽,儒学就会权威顿失,汉民族的精神支柱也会轰然倒塌。所以魏晋是思想的大解放  士族的病因:九品中正制造成了门第观念,士族不关系国家的兴亡,百姓的疾苦,除了清谈误国和腐化堕落,其他什么都不会,只能做寄生虫。繁重的任务就交给了庶族,所以东晋被庶族出身的宋取代了,士族锁追求的真实,自由,美,只是少数人的权利和特权,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全民共识,支撑起帝国的大厦。靠垄断仕途起家的士族其实是文化暴发户。暴发户都是要炫富的,因此连同名士们自鸣得意的雅量、清高和洒脱,都带有炫耀和标榜的意味。他们追求的真实、自由和美,竟只能通过佯狂、醉酒和男人女性化来实现,这说明这个阶级完全没底气。士族注定只能是文明的过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魏晋风度 读后记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ne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