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搬来北京乡居的第一个春天。
从家里信步走出去,西边是大学城公园的体育公园,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台一应俱全。运动场的周边,配备有停车场和各种小朋友们玩耍的设施,比如塑胶的滑板坡地、孩子们的攀爬绳、平衡树桩,等等。
当然,春天的各种花朵,如桃花、梅花、丁香花、海棠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变幻着点缀着公园,煞是迷人。
东边稍远处,是万亩滨水森林公园。小清河在成排成排高大的杨树掩映下欢快地流淌,河两岸垂柳依依,间或铺排着成片的山桃花、梨花、丁香花、海棠花……春光正好的早春时节,就已经是遍地的帐篷、吊床,一派郊游嬉戏的美好。
北边,几乎与这个滨水森林公园连接在一起的是长阳公园。其依托着小清河的支流哑叭河,曲水流觞,时下正举办着规模不小的郁金香花展。
每每下午午睡后,必去周边这几大公园散步、活动,或乒乓球或自带的羽毛球,或遛达着看年轻人或小朋友们在场地生龙活虎地雀跃、腾挪,或只是静静地观赏着周边的无限春光,在心底回望着自己曾经的青葱岁月。
当年,这一处郊野也曾是我北漂的起点,是我第一次体验北京的乡居生活。
那时候,此处只能称之为荒野,是一片长满野草的蛮荒之地,河道被各种杂草淤塞,方园数公里不见人烟,唯一有生活痕迹的是附近的良乡镇和长阳镇。但也基本没有什么商业,晚上7点以后你基本别想买到东西,哪怕是一包方便面。
当年,为生活计,在房租低廉的良乡镇租了套小二居作为婚房,每天和爱人起早贪黑地来往于良乡与北京城区之间,交通工具是当时唯一的一趟公交车917和存在各种交通隐患的由私人承包的小公共。偶尔加班晚归,就只有小公共还在穿梭。
记得有一次赶上超大雾天气(后来的20多年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雾)。晚上8点左右吧,小公共上坐满了刚下班急于回家的年轻人。大家看着窗外愈来愈浓的夜色和笼罩的雾气,想着到家了该吃些什么呢。
突然,小公共停下不走了。司机师傅嚷嚷“不能走了,根本看不清路”。司机师傅打开车门,售票员和几位前排的旅客下车看情况。我和爱人也跟着下了车,一团团的浓雾聚拢着,一尺以外的人影就消失在浓雾里了,这车是确实没法开了。
那一天,我们的小公共走走停停,浓雾稍微淡些,售票员就下车在车前50米引导着,一步一步慢慢蹭着,半夜十二点才到了良乡。
当然,这早已成为了历史。
现在的良乡早已有地铁通达,风霜雨雪再也阻挡不了人们回家的路了。
现在的乡居生活与当年远不能同日而语了。
良乡镇、长阳镇周边已建起无数的商品住宅小区,城区的多所大学,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等都在这边新建了校区,组建成一个大学城区。
商业也很繁荣,大小超市遍布,大型综合商业体都有四五个环布周边。
周围的环境更是一改从前的破败荒凉,处处是花园,满眼的姹紫嫣红。光是大学城公园就有三个,而且,每建起一个小区,一定有配套的一个公园。
现在的乡居其实不太像乡居了,同样有了城区的繁华、喧闹和方便,但又不像城区那么拥挤,还能真正地亲近自然。
我享受现在的北京乡居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