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寻找沈从文故居,问了很多人,很多人不知道。
在滴滴打车里找,没有人接单,还得了滴滴的2元的超时补偿金,还是没人去。拦下一辆出租车,师傅说在虹桥那边,车过不去,你要自己去找。
打开高德导航,里面显示有3.2公里,决定走过去。
一路走去,迎面走来是,三五成群的苗族打扮的女孩子,闪闪晃晃的是繁复华丽的银饰,擦肩而过时可以听到“叮叮哐哐”的声音,服装颜色鲜艳,以红色、粉色居多,脸上的妆容精致,明眸善睐,红唇皓齿。在或专业或业余的摄影师的镜头前千娇百媚,风情万种。我知道她们是游客,是“假装”的苗族女子,不是沈从文的“翠翠”。
穿过一条条类似的街巷,踏过一块块的青石板,越走越冷清,越走越寂寥,就在我不知进退的时候,我看到了指示牌上的“沈从文故居”。
即使如此,对于方向感极差的我,还是蒙圈状态,撞错了两次,才找到正确的方向。
到的时候5点37分,工作人员正在锁门说:“5点半下班了!”
在故居旁边的小店买了一本《边城》,拿着这书站在故居门口照了一张相,这是我这次游行照的唯一一张照片。
如果“翠翠”生活在今天的凤凰,她会在做什么?她也会被这股浮夸的气流裹挟其中吗?早上用桑木扁担挑两筐红红或紫紫的水果,穿着蓝布鞋踏着山里的台阶,嘻嘻溜溜地走到城里,汗湿了衣衫,却远远地待在树荫下,用她会说话的、好奇的眼睛看着你吗?还是会背着一个绣花包包,端着一个小簸箕,摆上一些小银饰,走街串巷?
不敢想象这样的“翠翠”,但是谁逃得过社会潮流的冲刷?沈从文自己不是也逃不过吗?我不是也没有逃过吗?要不然,我何必在这儿?要不然,沈从文的故居何以成为一个景点?要不然,人们蜂拥而至,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来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