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资源化?
万物始于物质,物资组合变成了形色的资源,山河湖海,草木鸟畜。组成了绚丽的生态系统。个体之间独立但又无法逃脱生态。
那世界如何来管理这么庞大的生态系统呢?
我们谈到,万物独立但又逃不过生态的支配。个体脱离生态将没有意义,只有放到生态系统中,扮演一个角色,它才是有意义的,才会被我们观察得到。
那么生态系统中无以数计的个体如何能在它各自的角色轨迹中正常运行,离不开生态系统对它的规则制定,这种规则就是关系,我们常见的例如生物链等。断层的个体之间是不会产生关系的,只有在相领的个体之间,才会有一层关系规则来规范两层之间的无缝运转。
所以好的生态管理方式,一定不是一手遮天,面面俱到。一定是制定了个体之间的组合及规则,让它们自己在既定规则中去繁衍运作。
生态系统需要关心的一定不是每个个体节的运作,因为个体节点已经存在,它有能力已经基本确定。
生态的强大之处一定是在各个体节点间N次的组合嵌套,它仍然遵守着断层间无交集,领层之间完美融合运转的形态。
所以综上:
资源化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我们如果要把系统资源化,尽量要做到资源的原子化。如我们要做一个CMS,如何做到资源的原子化呢?
我想切割的原则就是功能原子化。如图片,视频:图片不会再被分隔了,这是一个完美的资源切割的例子,但是对于文章,评论这些,我们就需要思考一下如何做原子节点分割,分割到什么程度,类似于文章它实际上已经算是一个组合结构,有些人习惯于它的上面镶嵌一些属性,这些属性可能再组成别的形式时就会受到限制。举个例子来说:
如果我们在文章里面添加了一个属性叫做分类,或者栏目。添加了这些属性之后,如果用于普通的文章可能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我们要把这文章用于新闻短评,是不是分类就就会出现骨质增生,走起路来肯定会很疼。
所以资源管理一定是一门艺术,而绝对不是一门技术。切割方式很多种,但是不一样的切割手法绝对影响着资源的迭代整合。
资源化就是艺术化,艺术没有定式,但是不同的艺术手法打造出的东西,人们很直观就能看到它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一个物品。
艺术品是综合各种场景,因素在内而设计出的一个作品,而物品只能称作是为了某个功能性需求而打造出来的一个物件而已。
最后,我们来聊一下资源如何做切割呢?
资源的意义就是对于别的事物来说有用,有用的东西才可称为资源。那么资源在使用者来看,它一定是安静的。是被使用者拿来用,而不是送上门。体现在我们的设计中,就是资源与使用者是单向关系,使用者可以关联到资源,但是资源不能关系到使用者。没有逆向关系才能被更多的人去使用。就像共享单车,如果大家都使用电子锁,使用完之后自动上锁供下个人使用。如果有人上了一把锁,那么这个单车资源明显地被打上了使用者的标签,由原来的单向关系变成了上锁人和单车间的双向关系,你再去骑的时候,是不是就会感觉非常的不方便。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某些方式打开。但是使用体验上就会大打折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