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中秋尽管还有几天,可市场上、超市里的月饼皆被摆放在了显要位置。精装、散放,带着红红火火、花花绿绿的包装,每一种都会勾起食欲,勾起购买欲。
只是现在的月饼对如我这般年龄的中老年,大概也只是饱饱眼福、过过眼瘾的时候比较多。即便是想买也只是尝尝。太高成分的油与糖,想把它如年轻时一样的当饭吃,大抵绝对不可能了。
可月饼留给我们这代人的记忆却是非常的丰富,非常的深刻。
对月饼最早的记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层一层外皮会掉喳的酥皮月饼。每逢中秋,不论是在老家与爷爷奶奶在一起,还是与父母一起过,都会吃到带有青红丝的酥皮月饼。只是缘于我对那个青红丝的味道非常抵触,尽管月饼是分着吃的,不能尽情享用,对我而言,却并没有勾起多大的兴趣。
到了九十年代参加工作,月饼的种类也多了起来,五仁的、豆沙的、枣泥的,而且有很多品种都不再加入青红丝,味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每逢中秋,必定要买一些回来。尽管并不是非常喜欢吃,但仪式感还是要有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传统口味的月饼已经淡化出市场,各种新式非传统月饼渐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在追求味道多样化的基础上,对月饼的形状、大小、样式也开始颇做研究。大的如三、四十公分的单个盒装礼品月饼,小的如一元硬币大小的袖珍月饼都有的卖,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记得新世纪初的那几年,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又开始追求那些不加添加剂,不加防腐剂的绿色健康月饼。
同事的邻县老家可以定做这种月饼,而且品种也比较齐全。五仁的、豆沙的、枣泥的、黑芝麻白芝麻椒盐的,反正想吃的馅基本都可以做。
每逢中秋,特别是我们这些女同事,早早地就开始谋划这件事情。把每个人要的月饼种类、数量都会制作一个excel表格,详细登记每个人的订制信息情况。然后推举一个做事比较利略之人负责把款项收集上来。
一旦卖家打来电话说可以去拉货了。找个开车技术比较好的男同事,开着单位的面包车,兴高采烈而去,满载而归返回。那时还没有公车不准私用这一规定,私家车也不普遍,比较富足的公车也就时不时地派上用场。
当后备箱、座椅上全是月饼的面包车门一打开,拿着详单查收各自月饼,聚集成堆的同事们,感觉都像没花钱似的,堪比单位发福利,喜笑颜开,欢欣鼓舞。
而且那种月饼因为都是刚刚出炉的,非常绵软,非常香甜。有性急之人,等不到拿回家,原地打开箱子邀请大家一起先吃为快。
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加,对月饼的关注愈来愈少。鉴于这种食物高油、高糖且不容易消化,吃的时候更是少之又少。只是偶尔买点品偿一下。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因零食的多样化、针对化,他们对月饼这种带有丰富内涵的食品也只是凑个热闹品尝品尝,再没有以往人们对月饼的那种狂热。
现在的人们不只是对吃月饼的欲望边缘化了,对月饼的内涵与文化也关注的少了,对中秋的意义也愈过愈没有那种气氛了。
相比于古代,特别是古代的文人墨客,把中秋节日的意义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们赏着圆月,食着月饼,品着小酒,赋诗抒怀。用以表达情思,抒发情感。留下诸如:“饼样圆分桂魄寒,香心静搰水沉慢”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烩炙人口的千古绝句。
月饼,与中秋、与圆月息息相关,脉脉相连。不论现在还是将来,希望中秋不只是吃月饼,而是将这种文化,将这种传统能踵事增华、发扬光大。
(2024齐帆齐写作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