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跨越时空,领略无限风情

跨越时空,领略无限风情

作者: 爱在公元2023 | 来源:发表于2022-03-12 12:05 被阅读0次

    跨越时空,领略无限风情

    ——浅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套大纲

    作品编号:20220307—20

    作者信息:211015张建国

    作品字数:3355字

    翻开语文课本,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由于时空的原因,总让我们感觉和她之间隔了一层面纱,那如何才能跨越时空,走近古诗文,领略到她的无限风情呢?

    今天我就借助苏霍姆林斯基的两个教学大纲的理念来解决古诗文教学之难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古诗文单元,涵括了《庄子》二则、《礼记》二则、《马说》和唐诗三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有对现实状态的反思;有道家学派的作品;也有儒家学派的著作。

    从第一套教学大纲的角度来看,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4.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5.结合具体文句理解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品味诗歌中的精彩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

    基于第一套大纲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我觉得需要依靠第二套大纲中的大量书籍与阅读材料来做知识背景,才能使本单元古诗文的教学流畅贯通。

    首先,需要阅读《逍遥游》以及《庄子》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片段,还有表现庄子与惠子关系的故事。庄子作为庄老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很多作品都呈现出了想象奇特的一面,《北冥有鱼》只是节选了《逍遥游》其中一个片段,它将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激情澎湃,荡气回肠。如果我们想要深入地去理解大鹏形象以及庄子的文化思想的话,就势必要多读一读庄子与老子的其他作品。

    其次,儒家经典作品也是我们第二套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礼记》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自然有它的独特性,代表性。然而,要想真正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感悟的话,还需要同学们选读《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学经典。

    例如《礼记》中提到的“大同”,如果我们不能大量阅读儒家经典作品的话,就很容易对孔子所说的“大同”造成片面的理解。因为孔子所看重的不是传闻中五帝之世的社会实况,而是包含在实况中的“大道”。确切地说,这是孔子在三皇五帝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加以美化了的理想社会的模式。

    他的这一理想,千百年来都是不少仁人志士奋斗的目标,是我国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

    若能将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作品加以有效阅读的话,学生们对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两篇儒家经典作品,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再者,关于安史之乱这段历史背景,也是第二套教学大纲中的一个主要内容。翻开杜甫的诗词篇章,我们会发现,不光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涉及到了安史之乱。其实,杜甫的好多作品都有“安史之乱”的影子。

    杜甫的《春望》、杜甫的“三吏三别”、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是在安史之乱的大背景下创作的。换言之,如果我们的学生们不能深入了解那段长达八年的动乱背景的话,是很难理解杜甫那种“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的。

    还有,学习韩愈的《马说》时,如果我们单从字面上去理解的话,可能只会觉得韩愈是一个十足的愤青,字里行间都在为自己这匹千里马鸣不平。事实上,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古文运动的代表,他的声音是代表着大唐无数怀才不遇者的。通读他的众多作品,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他的思想。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更广阔的知识背景,需要阅读韩愈的其他作品——《杂说》、《师说》、《韩昌黎集》等。唯有如此,才能看到一个更立体的,更鲜活的韩愈,他虽然屡遭贬谪,却总不忘奋蹄千里。他虽然名列唐宋八大家,但是也有自己的烦恼。

    最后,我们再来看“宫市”这个特殊的产物。如果翻开中唐时期一些史书的话,宫市的真实面目就能被人们所知了。

    宫市,是专门为皇宫里采购物品的勾当。具体而言,详情如下:

    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压低人家的物价,比原价稍低)。末年(指唐德宗贞元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十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之高下者,率用值百钱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选自《旧唐书》)

    在学习《卖炭翁》这篇课文时,如果没有中唐时期这段宫市知识背景做铺垫的话,学生们可能更多的停留在买炭翁的外貌和心理描写上,眼中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卖炭的老头儿,可能就不太容易从根本上理解封建社会统治者对老百姓根深蒂固的迫害!

    以上内容均是从第一套大纲和第二套大纲的内容方面来进行探讨的东西,总的来讲,如果具备了大量的古代经典著作做阅读的基础,就很容易理解道家和儒家的经典作品。

    如果多关注一下历史背景的话,就能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的学习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又当如何有效地将第二套教学大纲不着痕迹地高效地应用于第一套教学大纲中来呢?

    例如讲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果我们能把杜甫的几个代表作品放到一起去讲授,再铺开“安史之乱”这个历史的画卷,就能更清晰地捕捉到杜甫在安史之乱这段时间内的情感变化,以及文风变化。

    杜甫写作《春望》这首诗的时候,是在公元757年,杜甫被俘后的第二年春天,举目望去,满眼都是荒凉,国破家亡,国都破败,忍不住心生感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转眼间四年过去了,然而战乱依然没有平息,公元761年,杜甫在好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浣花溪旁盖一座草房子聊以度日,然而战乱之中,就连一个草房子都不能保全,杜甫一怒之下写下这首愤恨交加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公元763年,杜甫远在成都却听到了惊天喜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对于杜甫来讲,比金榜题名还要兴奋。虽然这时候战争依然还没有结束,但暂时的胜利,让杜甫看到了希望,也让杜甫重新找回了青春的活力。

    很显然,安史之乱就是这组群诗教学的一条线索,从战争初期的伤感到战争末期的喜悦,杜甫的这些喜怒哀乐无不与眼前的这场战争密切相连!

    关于这个点上的第二套教学大纲,可以有阅读史书和多媒体影片呈现两种方式。如果采用后者的话,学生们可以获得一种直观的观看效果。如果采用前者拓展性阅读的话,则能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考虑到第六单元这样一些古诗文题材的文章,我们在第二套教学方案的实施上,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持久性原则。

    如果要达到对经典作品的深入理解,并体会古人的思想文化这个深度的话,单靠一两篇或者一两本相关文本的阅读是不够的。

    需要有一个长期坚持的阅读环境,因为古文本身在阅读方面就有障碍,首先需要克服文字层面所带来的阻碍。然后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 去捕捉文字背后的意象,意境。

    近年来,晨诵的兴起无疑是一个好方法。它为第二套教学大纲——知识背景的实施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同学们只要坚持每天早起阅读经典,朗诵经典,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道家或者儒家的经典文化之魅力。

    第二,以点带面原则。

    我们对第一套大纲所关注的更多的是一些点状的知识要点,例如文言词语、描写方法等等。然而在真正的学习过程当中,很多知识都是有机串联在一起的。我们不能将这些古文化知识割裂开来来学习。

    在选择知识背景这一点上,我们要做到以点带面,以儒家带动诸子百家,以唐诗带动宋词元曲。当学生们的大脑知识库里内存越来越多以后,他们对古诗文的字面意思,语法现象甚至于作品背后的主题思想,都可以在自然而然之中融会贯通。

    第三,以读促悟原则。

    任何形式的第二套教学大纲都应该是为第一套大纲所服务的。第一套大纲当中除了那些静态的知识要点之外,还有那些动态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例如培养文言语感、欣赏精彩语句、体会人生感悟、理解社会理想。这些都是动态的能力培养。

    对于这些博大精深的第二套大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默读领悟感情,朗读培养语感。总之,只有在一遍又又一遍的读当中,才能慢慢地跨越时空,接近经典。以读促悟,解析文本;以读促悟,打通古今文学之障壁。

    苏霍姆林斯基的两套教学大纲,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无处不见。如果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第一套大纲的脉络,并能挖掘到有效的第二套教学大纲,就一定能够让我们的日常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更加有趣。

    愿在今后的古诗文教学当中,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两套教学大纲,来完成对古诗文时空的跨越,领略到古诗文这些经典文化的魅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跨越时空,领略无限风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wn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