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时候,吃饱穿暖是最大的目标,努力读书也是为了鲤鱼跳龙门,脱离农村生活,成为城里人。现在成为城里人不再是问题,有实力买房子,买个学区房,你就可以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或者成为城里人。
我侄子家就是经典的例子,他与老婆都在镇上企业工作,住在农村,却在市里买了套房子,房子附近就有学校,我侄子的女儿幼儿园大班就可以来城里上学,她将来就不需要回农村生活了。
对于我侄子的女儿,她已经没有我那个年代的学习动力了,那么她的学习目标从何而来呢?
就像我现在的初二初三的学生,一样都没有动力,没有学习目标。父母把全部的财力先保证孩子的学习,补课买辅导资料,只要对孩子好的的,不遗余力。父母与别人聊起来,一定会告诉别人,很爱孩子,家里孩子最重要,先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往往这种情况下孩子却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的是对自己的控制和爱自己好的成绩,到青春期很逆反。他们没有好的感受,也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孩子的目标哪里来?来自于爱和归属感。他能感受到父母是无条件的爱他,不是只爱他的成绩。他在这个家是重要的,有归属感的。就会激发出他学习的动力,他就有责任感,他在这个家很重要,他必须要努力和强大,才可以让这个家更好,所以他就有了无穷的动力。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归属感,特别是归属感呢?
让孩子在家要多做家务,多参与家庭事情的讨论。他的意见不一定要采纳,但可以让他发表意见,让他感受到自己在家里是重要的一份子,他就会有归属感,他就会感受到自己很重要。
班级有个同学,不爱学习,整天无所事事,我就安排给他一个任务,把教室里的一个大的雨伞桶给我管理好,不能让别人把它当作垃圾桶或者练习投篮的篮筐。我这个任务交给他后,这个大桶里再也没有出现过垃圾。他还在桶壁上贴了一个通告,大意是谁扔垃圾或者把这个通告撕了,他就不放过谁。他做这个事情真是认真而且很有方法,反正比我管理有方法,我一直提醒大家不要扔垃圾进去,是下雨天放雨伞的,但每次真要放雨伞了,会发现里面有半桶纸团了。
这个学生能够把垃圾桶管理这么好,如果他认真学习,成绩也不会差。问题他就是没有学习动力,他在家是被溺爱的孩子,单亲,在他三岁时父母就离婚了,一直是外公外婆与妈妈带他。在家人的意识里他是重要的,但家人没有好的方法,导致了现在的他脾气大,目中无人,没有学习动力。他就是没有责任感,不知道为自己负责,也没有意识为家人而努力。很多人工作学习的动力就是为了自己爱的家人。在他的意识里,他是不重要的。
现在的孩子都很宝贝,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但没有给他正确的引导,孩子就没有了目标,这需要现代父母需要学习成长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