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想赶时髦,想在“世界读书日”这天写几段关于读书的文字。但因工作和心情原因,没有及时形成文字,也没有用《“世界读书日”谈读书》这样高大上的标题。
现在想来,幸好没用那么大的标题,要不然很容易是题目大、内容空。我写几段关于读书话题的文字,就没有这种心理负担,轻松自由多了。
从新闻媒体报道有关“读书日”开展的活动来看,国人像是很重视读书,爱好读书的人也不少。当然举办这样的活动,也是件好事,至少感觉读书还是有必要要,因为重要才举办与宣传。其实读书不是依靠举办活动来推进,而是个人的一种爱好,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全民阅读”只是一种倡导,很难实现。就是把这种提倡改为“全民麻将”,要实现同样很难。毕竟这与人的性格、爱好、兴趣有关,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读书需要心静,就是出于这一点,我才敢讲国人“全民阅读”的比例不会很高。把因学业、专业需要阅读者去掉,这个比例还会减少。社会是在进步,经济是在发展,但欲望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势利,心越来越浮躁,更多的人远离了阅读。毕竟阅读不能解决现实困难、增加实际收入,甚至还要花费金钱与时间,在经济不算宽裕的家庭,支持阅读的人不会很多,毕竟人是先生存后生活。
十九世纪法国的贵妇家里,常摆放钢琴与书籍作为装饰。她们未必会谈钢琴、常翻书籍,但钢琴与书籍在她们眼里,至少是高雅的东西,能从形式上提身份与素养。国人中富裕家庭,尤其是当代,能以家中藏书量作为炫富方式的又有多少。取而代之展示的都是高档家具、电器、小车……这些能够直接现实体现出货币的购买力。书籍在他们眼里,与财富没有多大关系。一般家庭而言,不是真正爱好阅读的,家里也是同样很难看到书籍。
阅读虽属于个人行为,其实也与整个社会风气有关,毕竟人也是环境的产物。整个社会都趋向于追名逐利,喜欢阅读的人会越来越少。
读书其实是有好处的,往高大上方面讲,读书能促进整个社会人文素质提高;就个人而言,读书是修心养性、理解人生、治愈某些心理疾病的很好途径与良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