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陆游:任从人笑作书颠

陆游:任从人笑作书颠

作者: 小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24-01-09 11:07 被阅读0次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兴四大家”之一,其诗风格雄浑豪健,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当时生活的各个方面,亦能词。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陆游是一位高产诗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他自言“六十年间诗万首”。在这浩若繁星的诗作中,有不少是写读书感受、读书方法、读书志向、读书观点的。可以说,读书生活、对读书的思考,贯穿了诗人的一生。如他五十二岁时作的《读书》诗,其中有“读书本意在元元”句,写读书的目的;六十七岁时作的《五更读书示子》中有“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句,讲读书的收获;七十三岁时作的《读书》诗中有“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逮志有余”句,写自己读书的志向不因年老而更改;七十五岁时作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有“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存旧典型”句,讲圣贤之作的不朽;八十一岁时作的《读书示子遹》中有“父子共薄饭,忍饥讲虞唐”句,讲读书废寝忘食的状态;八十五岁时作的《读书》诗中有“少从师友讲唐虞,白首襟怀不少舒”句,讲一生读书劲头不减等等。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读书读到“二更天”——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当时诗人初任隆兴(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年四十一岁。

秋天的夜晚是清凉的,可是诗人在这个季节却能坚持读书读到“二更天”,诗人的勤奋在诗题中就已经显现出来了。首联,诗人自谦地说自己是迂腐并且碌碌无为的读书人,只是因为偏爱古人传下来的佳作,才兴致盎然静坐夜读;颔联是说自己已经有了白发,开始向“老年”迈进,心情是沉重的,但是青灯下读起书来,兴致却不减少年;颈联描写读书的环境:夜已深,秋更寒,梧桐树叶从高大的树上落下,发出了“策策”的声响,让人感受到了窗外的寒意。打更的小鼓咚咚地响起,告诉夜读的人天已到了二更,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了;尾联,一个细节朴素而真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由于专注于某事,坐在电脑前可以忘记吃饭,一点也不觉得饿。可是,等忙完了工作,关闭电脑,收拾案面,准备睡觉的时候,方知道腹中空空,饿了。诗人掩卷之际,饿意来袭,怎么办?冲一杯山药粥喝吧,正所谓饱了蜜不甜,饿了甜如蜜,这杯山药粥胜似琼浆玉液。带着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收获,诗人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这首诗,有两个字眼特别值得玩味。

第一个字眼——“有味”,“青灯有味似儿时”。少儿读书,兴趣最为重要。如果书没有“味”,即使家长、先生拿板子在后边监督,依然会溜号;如果书有“味”,自然是爱不释手,即便通宵达旦也不厌倦。诗人六十三岁时作的《冬夜读书》中说:“退食淡无味,一窗宽有余。重寻总角梦,却对短檠书”。七十七岁时作的《自勉》诗中说:“读书犹自力,爱日似儿时”,反复强调儿时读书的执着与专注。所以,读书一定要趁年少。同时,给少年推荐书目,一定要投其所好,要引起他的兴趣,这比什么老师都有效。四十一岁的陆游在凄冷的秋夜读书至二更天,依然兴致盎然如儿时,一来表明所读之书有“味”,二来也说明诗人读书至勤。当然,也让人们看到了儿时的陆游是个“小书迷”。

第二个字眼——“每”,“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每”,意思是每每,通常。诗人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读书到二更天,一定要上床睡觉。不过时,也不提前,这才能算是“每”。说明诗人读书能持之以恒,同时,也很科学。有个对联说得好:“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像苏秦那样,“头悬梁,锥刺股”,看书到了头都抬不起来了,还要看,那效果能好吗?可见,陆游读书是讲科学的。

冬夜读书示子聿八首

其一

宦途至老无余俸,贫悴还如筮仕初。

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

其三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是最宝贵的“遗产”——

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

这一组诗共八首,作于庆元五年(1199)冬,当时诗人七十五岁,在山阴老家闲居。这组诗有的是诗人言志之作,自述读书的刻苦,“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雪一灯青”、“布被藜羹缘未尽,闭门更读数年书”;有的是共勉之作,“汝始弱龄吾已耄,要当致力各终身”;更多的是指导儿子读书方法,鼓励儿子好好读书的,“简断编残字欲无,吾儿不负乃翁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八首》中的第一首,诗人庆幸自己为官一生,攒下了很多书,使之成为“传家宝”。

陆游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官僚。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为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幕僚。淳熙五年(1178)起,到福州、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不久便因触犯当道,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六十二岁时,被重新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晚年退居家乡。

做官好不好呢?当然好。做官有俸禄,可以骑高头大马,可以搜刮民财,可以光宗耀祖。但是,陆游做了一辈子官,有爱国的美名,自然不能做贪官,所以,他到晚年也没攒下钱,贫穷破落如当年刚步入官场一样。不过,毕竟做了官,有俸禄,也有一些“例钱”,这让自己有余力买那些自己爱看的书。一来二去,钱虽然没攒下,书却攒了不少。在山阴老家,陆游有了可观的藏书。

提到自己的藏书,提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收获,陆游兴奋不已。他认为,多亏自己攒下这么多书,要么自己的官真是白当了,俸禄只能保证一大家人基本的生活,而这些书却是无价之宝、传家之宝。

读书带给陆游无限的快乐,他说:“读书万卷不谋食,脱粟在旁书在前。要识从来会心处,曲肱饮水亦欣然。”只要有书读,吃什么都无所谓。书读到会心处,就是躺在山石上,枕着胳膊喝着山泉也会十分开心。直到八十多岁了,他依然读书不辍。“白发萧萧年八十,依然父子短檠灯。”“羸然八十翁,风雪卧空馆。”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楷模。

光读不练等于白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八首》中的第三首,是这组诗中的“名篇”。其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又是名篇中的名句,也是陆游读书诗中的核心观点。

诗人强调,读书固然重视,但是一定要学以致用,亲身实践,要在实践中检验读书成果,也就是要“躬行”。这句话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我们提倡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观点一致。

清代的钱泳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陆游的“躬行”观点的具体化。

钱泳(1759-1844),原名鹤,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长期做幕客,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作印得三桥(文彭)、亦步(吴迥)风格。有缩临小汉碑,集各种小唐碑石刻行世。

他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每见老书生痴痴纸堆中数十年,而一出房门,便不知东西南北者比比皆是;然绍兴老幕,白发长随,走遍十八省,而问其山川形势,道理之远近,风俗之厚薄,物产之生植,而茫然如梦者,亦比比皆是。”他认为,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他举了两个形象的例子,一个是在纸堆里待了数十年的老书生,一旦走出房门,便不知东南西北;另一个例子是绍兴的随主人出行的老仆人,虽然跟随主人走遍了十八省,可是因为不读书的缘故,对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物产植被等却一无所知。

可见,读书与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关文章

  • 每日诵读《寒夜读书》

    寒夜读书 宋 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 注释 韦编:简策书联接的形...

  • 娱乐爱恨

    嗨,嗨,嗨, 真嗨! 颠,颠,颠,真颠! 真嗨过,气喘嘘。 真颠过,头发晕。 笑,笑,笑,假笑。 恨,恨,恨,假恨...

  • 当孤独的灵魂遇到书

    习惯了 踽踽独行 习惯了 一人捧一书的日子 他人笑我痴 我亦笑他颠 颠在俗争中 分不清南北与西东 当孤独的灵魂遇到...

  • 七律•有感

    七律•有感 欲壑难填作霸凌,鸱枭日夜吼雷鸣。 肥肠鼓腹犹人笑,鬼面涂脂俱兽狞。 四载威福颠世...

  • 陆游书法甚好

    睡起作帖数行 宋 · 陆游 睡余得清风,起坐傍书几;日长谁语言,赖此管城子。欣然共游戏,一笑我忘尔。群鸿偶下集,但...

  • 颠人

    颠先生出没在黑夜 白天你见不到他的身影 每每夜深 颠先生就控制住那些空洞的灵魂 发了疯似的颠倒世界 颠倒白天正常的...

  • 作茧自缚

    长沙篇: 【出自】:宋·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

  • 古诗二首

    鹧鸪天·插脚红尘已是颠 宋代:陆游 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沽酒市,采菱...

  • 疯癫

    人人笑我太疯颠, 我笑别人懂人心? 一句嘲讽让人寒, 嘴边让让又如何!

  • 《风鱼诗集十二》

    《济》 可有佛陀降人间, 可把酒肉作等闲。 扇扫天下不平事, 笑口常开饰悲颜。 《颠》 半哭半笑半疯癫,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陆游:任从人笑作书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zo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