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4.1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题解】
本章是孔子站在尊王和维护周礼的立场上,对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政治家分别作了评价。
齐桓公和晋文公同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但两者在行事上有着区别。齐桓公打着天子的旗号会盟诸侯,讨伐楚国的不臣,师出有名,义正辞严,行为上是比较光明正大的。而晋文公遭家乱,流亡在外十九年,多次施用诡道才得以复国称霸,因此孔子称他诡谲而不正派。
【注释】
①晋文公:姓姬,名重耳,
“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
谲(jue):欺诈,玩弄手段。
正:正派。
②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我的感想//
目的是什么?我可以怎么做?还可以怎么做?
“知止不殆”,这“止”是要止于哪里?
“志与道”“据与德”“依与仁”“游与艺”
走到边界了,连在一起的是鲜花美酒,看上去一片美好,在往前走一步就可以坐在那里享受,要不要走这一步?从哪儿考虑?
美国开国元勋重要人物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十三项准则,这些准则都属于边界线吗?而这个边界线越清晰,对于边界线的重视度越高,在到达边界时越容易能够抵制鲜花美酒的诱惑,
还有稻盛和夫的“身为人,何为正确”,
联系起来的咋都是外国的?
…
子曰:反求诸己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庶矣富之教之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子曰: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
……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