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亲爱的,我们谈谈钱|轻而易举地富足

亲爱的,我们谈谈钱|轻而易举地富足

作者: 陶梦轲 | 来源:发表于2017-02-27 17:51 被阅读0次

    这标题很土,我知道,听起来就像是便扫华夏大地的“金钱课程”。但只有这么写你才更愿意点进来,毕竟,很多人都想不费吹灰之力地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当然,我也算是这“很多人”之一,毕竟,钱有什么不好?

    等一下,你要开始指责了吗?“身心灵工作干嘛要谈钱?”“钱!多庸俗!”“万恶之源!”“你都在谈灵性,普渡众生啊!还跟我谈钱?太虚伪了!”

    先别忙着怼嘛,喝杯茶,我们慢慢聊。

    金钱是什么?

    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答案可能会是:钱可以用来买卖东西。还有很多人会觉得,有了钱,我们就有了安全感。所以,某种程度上,金钱和物质是等于安全感,甚至等于幸福(哦?事实真是这样吗?)还可能会说金钱拥有很多“隐性价值”,它可以为你带来名声、地位、一掷千金的爽快感,它甚至可以伴随着权利而来,让你置于万人之上,仿佛无所不能。

    那金钱、货币、这些花花绿绿的纸和被赋予价值的金属,是怎么来的呢?答案多简单,印钞机印出来的,矿山里挖出来的。

    可是那“金钱”的概念是怎么来的呢?

    金钱是自然的产物吗?它不是,它不是树上长的,也不是水里游的,或者天上飞的。你可能会跟我说,“贵金属矿物是地里挖出来的!”可是若我们不去赋予金、银以“货币”的概念时,它和铁矿、铜矿并没有什么差别(毕竟再往下说也都是次元子粒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金钱”是人类的创造和发明,来方便我们进行共享与交换。

    可是现在,金钱已经超过了它原本被赋予的意义,它甚至成了人们竞相争抢的对象,反过来控制了我们。它仿佛成了世界上最具有控制力的东西:吃饭,得花钱;旅行,得花钱;结婚,得看看房子车子银行积蓄;生孩子,得挣奶粉钱;孩子上学,得有钱才能进好学校,说不定还得再塞钱打点打点;得买衣服买包买化妆品买车吧,也都得花钱;隔壁邻居买了辆宝马,我是不是得买个更好的车比过ta,这不还得花钱嘛。生活的分分秒秒方方面面好像都跟钱脱不开关系了。

    可是如果我们真的去审视一下自己和金钱的关系,会发现什么呢?

    金钱和灵魂在拔河

    当我们说到灵魂,说到精神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侃侃而谈:喔,我们美丽的灵魂啊,我们可以感知一棵大树的话语,我们可以聆听风的声音;我们有高而远的梦想,想去环游世界看更美的风景,想去做美好的事情,为这个世界献出一份爱。我们敞开、热情,心怀感激,也为生活中每一处细小的事物而感到欢欣鼓舞、热泪盈眶。我们愿意去伸展自己的灵魂,去体验自由、信任和臣服。

    当我们回到金钱世界时,我们换了另一张面孔:工作上,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相互撕逼,彼此制约,为了年终的那点业绩奖金和股份;麻将桌上算钱可以到六亲不认;还会因为没有钱没有安全感而终止一段爱情(如果我们还称其为“爱情”的话)。那个时候我们跟灵魂世界失联了,大家都变得警惕、小心翼翼、贪婪、恐惧,掌控欲极强,仿佛全身都竖起了针刺,为了那些“应该属于我的东西”极力抓取,但同时也在经历迷茫、煎熬、矛盾和自己。

    所以在这大分裂的金钱与灵魂世界中,人们对金钱的态度就分化成了两种:一种是站在金钱世界贪婪恐惧地抓取、目露凶光,另一种是飘在灵魂世界唾弃物质、准备升仙,当然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还有游移在抓取和升仙之间未找到平衡点的人们。

    金钱和灵魂在拔河,有多少人卡在这场“竞技”之中?但我们跳出来想一想,这个河真的有必要拔吗?

    客观的金钱,和我们对它的态度

    金钱本身是个概念,它是客观中立的,无所谓好坏。从中捣鬼的,是我们对金钱的态度,以及自以为金钱对我们的意义。

    在上文我们讨论金钱是什么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等式:

    金钱=安全感/幸福感

    可是这个等式真的成立吗?

    在咨询中我会遇到很多人,他们中有企业高管、职业经理人、金牌销售、商政界的权贵,在别人看起来他们掌握了社会上20%的精英资源,但他们同样也会有人生的困惑和迷茫,同样会有不安全感:位置会一直稳固吗?如何才能赚到更多的钱?我有钱,可是我仍然不幸福。曾经以为赚了大把金钱能够带来安全感的人,会发现有了这些钱,可是我还是不幸福不满足。

    著名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在《积极心理学》当中列了一组数据,探查了跟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的各种变量,其中“社会阶层”、“收入”等因子和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是低相关或无关,而高度相关的是“感激”、“乐观”、“性生活的频率”、“积极情感”等等。

    金钱、物质不是用来“拥有”或者“囤积”的,毕竟花花绿绿的纸币和银行户头上再多的0,不让这份能量流动,也并没有什么意义。就好比“一个人囤了很多书但从来不看,却还以为自己非常博学”一个道理。你不会真的以为一个人“拥有”很多书,他就非常聪明智慧吧?那你可以去看看豆瓣“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小组有多少成员,以及小组介绍里大家都是为何囤书。

    所以你看,这个等式并没法成立。单纯“拥有钱”,其实也没什么用,因为不让这份能量去到其它地方的话,钱也是死的。

    谈钱俗不俗?

    我们再来说“钱俗不俗?”在心理学圈、身心灵圈有很多朋友很抗拒“金钱”的话题,会觉得在做的事情是心理、是心灵,做了很多事情却很不好意思收取相应的报酬,因为觉得自己在从事很“高尚的”事情,不应该沾染上钱。结果生活就变得很苦哈哈。以至于想更多地去发挥自己的所学所解,却会发现能量给不出去。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容器,我们用杯子举例吧,这个杯子曾经可能是满水,然后一直倒出去、倒出去、倒出去,却没有相应的能量不足和回馈进来,于是杯子会逐渐空,再也没有办法满溢出更多的东西。

    就像我们心轮的能量一样,因为并没有足够的爱,心轮就锁住了,而也无法将爱的能量与他人交互。

    别忘了,“俗”其实也是我们对于金钱的一种态度。实际上它也是一种能量的交互,只有将这份能量交出去,再让它流进来,再出去,如此反复,人事物才会变得鲜活。

    另外我发现,人们经常会有个误区,那就是以为“我拥有”就等于“我是”。可真相是,这些都不能定义你啊,书不能、衣服不能、包包不能,你去过的地方不能,你拥有的知识也不能,当然你拥有的银行账户也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这个等式之间有一个洞,那个洞叫“匮乏感”。

    出厂设置自带的“匮乏感”

    2012-2013年我在美国交还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小事情,引发了我的思考。当时我在美国纽约州东北的城市,水牛城,就是尼亚加拉大瀑布旁边,过个桥就到加拿大了。那里的冬天很冷,下雪的话可以高到膝盖。出行基本靠公交车,但那边的公交车更像是班车,有明确的车次时间,于是乎错过了一班车可能就需要在风雪中等上半个小时。有一次就是这样的情况,瑟瑟发抖的我好不容易把公交车盼来了,车门一开我想都没想就往上冲,于是就和要下车的人们撞了个满怀。我的这个动作把我的思绪拽回到了国内:早晚高峰的地铁、公交车,所有人都往上冲,从来没有“先下后上”的概念;逛街打折也是一窝蜂往上涌仿佛东西都不要钱,先抢到了再说也不管是不是真的需要;走在路上基本都是人让车,车能让人的几率鲜少……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过得仿佛像背后有猛兽在追赶一般仓皇向前,却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着急地追寻些什么?

    这个问题回国后我仍旧在想,刚回国的前三个月我都老在家附近的马路口跟车较劲,想着为什么他们不尊重要过马路的行人(想想觉得自己真有意思)。那时候我会觉得,可能是因为人很多,但资源的缺乏,比如说早晚高峰的地铁,不往前挤甚至连车都上不去,上不去就可能上班迟到,迟到就可能被替代而丢了工作之类;上学也是,不是学区房不塞钱可能就进不了理想的学校之类。可是看着北京地铁票价涨了,班次加开了,我仍然在高峰期要等四五辆车才能勉强挤上去,并没有什么区别啊,也就是说,资源也相对宽裕了,但是问题也没有得到改善啊。为什么呢?

    今年寒假回家我忽然意识到一点,“因为想抓取的渴望太大,因为匮乏的空洞太深,外在的资源再多,可心却还是空的。”我看到长辈们辛勤工作,整周无休,忽略自己的身体,赚取了已足够的物资却仍停不下来。

    “不够、不够、不够、不够。”时间不够、钱不够、知识不够、什么都不够,我们好像被这种不够的“匮乏感”追着往前跑,可到底什么才算够?在几年前我的自我体验中,我和我的咨询师侃侃而谈,我说我好像会很多东西也喜欢很多东西诶,摄影、烘焙、咨询、塔罗、占星、oh卡、灵气、旅行,然后还在滔滔不绝地说我想要学更多的东西,语气中却充满了对自己的责备。老师温柔地喊停,让我去觉察当下的感受,这个责备来自哪里。那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匮乏感,卡在胃部和胸口。

    这个出厂设置像是一个木马程序伴随着我们,需要我们温柔地停顿下来觉察自己的内心,然后我们会发现另一个真相,我们原本就很富足。

    我们原本就富足

    “金钱是流水,它本是彰显我们愿望的渠道,是承载的工具。它承载着我们灵魂的允诺。”在匮乏的状态下,金钱是不流动的,它是一个静态的数额,人们还以为越多越好。

    在充裕的环境之下,金钱流进流出我们的生命是非常正常的事件,而且是健康的真实的循环。我们带着富足的心态去看待它流淌而过,而非带着焦虑的心态,流走了觉得是自己的损失。因为它理应是一条通常的河流,淤堵在其中是的杂念。

    当我们说到富足的时候,它并不是狭义上富足的物质条件和生活,它是自然的现象和规律,以及我们和自然的关系,还有和自己的关系。当我们欣赏万事万物自有其价值的时候,我们在创造丰盛;当我们彼此合作彼此互惠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创造丰盛。

    我们可以选择珍惜并合理运用自己现有的资源,这是一种与数量级无关的体验,而是与充裕丰盛的心态活着,并与他人分享流入我们生命的资源。

    特蕾莎修女从来不储蓄现金,但她在102个国家经营着400多家孤儿院。她筹集资金的方式是祷告,上帝总能为她提供她所需要的一切,不多也不少。她也信任上帝总会为她带来所需。实时也的确如此。

    金钱,这是地球上的玩法和规则,我们可以尊重这个游戏规则,但带着不同的态度,让内在的丰盛流淌,让金钱像水一样流经我们,去到灵魂想要追寻的目标,去做我们那些真正想做的事情。要记住,人造的金钱是服务于精神的,并不是绊脚石,而且,我们本自富足。

    后记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周日下午和友人聊到了钱、生存和梦想,这个话题在过去的很多年中也时不时会和朋友们聊起来,逐渐就会发现,在大家的概念中“物质”和“精神”仿佛是完全对立的两个世界,我们都知道这不对,但好像也没有找到一个更好地能将这“两个世界”相互整合的方式和观念,于是这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再来这周抽到的天使占卜卡是“富足”(《本周占卜:富足|来自大天使的讯息》),我一直非常喜欢这张牌,因为我内在的一部分对“当你追随直觉,使你的梦想成真时,你的物质所需都会得到满足。”这句话确信无疑,而且事实也是一再向我证明,就是如这句话所说,但在真正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甚至是在追逐梦想之前仍旧会有强烈的恐惧和匮乏感。然后这两天,我读完了琳内•特威斯特和特蕾莎•巴克所著的《金钱的灵魂:让你从内在真正富起来》,我觉得整合“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的药引子,找到了。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想将这“药引子”分享给大家。不过这幅药最终怎么熬制,仍旧在于每一个个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爱的,我们谈谈钱|轻而易举地富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az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