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上善若水——诗意的田园

上善若水——诗意的田园

作者: 佳木一方 | 来源:发表于2018-03-09 21:45 被阅读0次

    引子:每次去成都,总要去活水公园逛逛,这个2010年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象征着成都创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愿景,也带给我很多对于城市、水以及人的思考。

    活水公园

    【一】城市与水

            城市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最初的市井集市还是现在的国际大都市,其本质都是人类的聚集中心和交易中心,亦即是说城市必是人的城市,人在城市之中生活,人被城市包围;城市靠人来建设和管理,换一个角度看,城市也在人之内,毕竟城市的数量肯定低于人类的数量,城市的设想规划总在人的掌控和思考范围之内,城市也是被人包围的城市。这样达到一种人城共生的状态,从哲学的角度讲,人类建立城市之后,与自然就割离开来,划分了彼此的界限,人类也由最初的人与自然共生转变成为人与城市共生,此时城市便成了另一种自然,人的自然。


            正因为城市与人的密切关系,从而城市与水的关系也必然需要首先转化为人与水的关系,或者说更本源的就应该是人与水的关系,城市只是人的一个替身。而说到人与水的关系,我们都会首先想到“水乃生命之源”。没有水人是无法生存的,人体百分之70左右都是水,每一个细胞的主要成分也是水,说人是水做的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当然不仅是女人,男人说不定含水量更多。这样看来,地球也仿佛一个巨大的人体,海洋可是占了大部分,地球也是水球啊。而水资源和生态的问题,我们都很清楚,无论是淡水资源还是海洋资源,目前来说都不容乐观,或者浪费或者污染。城市发展过程中,水作为生活必需品,它是一种资源,同时为了满足城市的美观和人的舒适度(亦即审美需求),它也成了一种景观,二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城市经济的一大要素,资源在消耗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短缺,景观随着观念的改变也需要进行改观,这就需要解决多方面多角度的问题,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合理利用资源,在审美需求改变的情况下促进景观的升级换代,二者妥善结合也正好反映了活水公园案例的内涵。当然,活水公园作为一个案例来说是一种尝试和引导,以发展的眼光来看,现代田园城市就是综合了城市其他要素的放大版活水公园。


            每次去活水公园,都很热闹,老人小孩居多,打牌唱歌戏水抓鱼,倒是一个休闲的好场所。这个时候我就在思考,对于普通人来说,对于这些没有相关生态环境知识背景的人来说(这样的人始终是大多数),有谁会去关心这个处理污水保护生态的方式和意义,唯有这种宁静清凉的环境带给他们美感和享受,歇一歇脚,喘一喘气,打发时间或者寻求安宁,这或许是忙碌紧张的城市生活中能够暂得轻松的最佳选择,也就很自然少有人去遵守那些如不准抓鱼等等的入园规章,除非更严厉的监管,可那时似乎也就失去了其休闲的作用。这就说明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矛盾,同时也在说明水的文化性,可以想象没有水怎能称作“活水公园”,又怎会有那么多人到这里来嬉戏。水对于一个景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在于景观所具有的审美性质必然包涵有某种文化性,如诗词绘画等具体形式对人所形成的心理暗示,更在于水具有哲学上的本源意义,这种意义暗合着人的特性,从思想和体验上都两相契合。这就是下面将阐明的诗意,同时也是人之生存矛盾的根源和出口。

    【二】诗意田园

            说到诗意,大家很自然地会想到诗歌给人营造的意境,而这只是文学或艺术意义上的理解,我这里说的诗意,必是哲学层面的指称,这才是最本源的。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对诗的存在论分析之中特别是对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人,诗意的栖居》这首诗的解读中呈明了人之栖居必然诗化地承纳尺规之意义,亦即诗意地存在。由此“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流传甚广,因为它道出了人存在之特性和面对非本真之现实的强烈愿望,或者可以说诗意的栖居更像是精神家园而非现实世界,城市的发展总会不平衡,人与人总是有差别,在当今这个消费时代表现得更加突出。诗意的栖居应该是比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更深刻的命题。


            那到底什么是诗意?这是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简明言之,我认为,诗意即是审美,既是一种行为状态也是一种情绪感受。我们对宇宙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都是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正如时间美学所言:存在即是时间,存在即是审美。这种审美化就是对存在本身的探求和领会,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思想活动,人总是想超越,正如尼采高呼的“人要成为超人”,这种超越最本质的在于对生命意义的认同和实现,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言的“本真存在”,对存在的切身体悟本身就是审美的过程也最终会获得审美的体验,而如前所述,本真的存在即人之栖居是诗意的,因此这种栖居的过程和体验都是审美化的,人就是诗意之审美化的人。


            这才是真正的人,而现实中的人都非本真地存在,或者说必然经历非本真这个过程才能达到本真存在,亦即现实的人都在超越中沦陷又在沦陷中超越,这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沉沦”、“烦和累”,这样的人当然不是诗意的人,又怎能诗意的栖居。虽然诗意是人的特性(存在之审美化),但诗意在现实中不是被人遗忘就是被人抛弃,这就是处于一种“遮蔽状态”,没有自我显现。人之应该做的就在于使诗意发生或使之自行生成。我认为,诗意的发生和生成也是分层次的,这是由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深度不同而产生,同时也是诗意在现实世界中必然的进化过程。因为诗意这种审美化就是一种体悟一种精神,按照我的孤独哲学之观点,人是一种孤独体,存在即是孤独(这里的“孤独”不是在言说情绪感受或者心理体验,这只是最基本最世俗的一种理解,孤独就是人的本性),而诗意(人之本真存在)就在于对孤独的直面和克服,从而成其为孤独本身,而这种直面和克服无论在行为上还是精神上都具有层次性,分别是宁静—怜爱—终极关怀,三者紧密联系与诗意本身构成四维整体。简单来说,宁静则领会诗意,怜爱则拥有诗意,终极关怀则成为诗意(更多关于“诗意“的解读,可参见【诗意人生】不在远方,在我们的选择! - 简书)。


            呈明了诗意也就为深刻理解现代田园城市与水的关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域。亦即现代田园城市最根本仍在诗意的构建和突显,只有诗意的田园才是人类真正的家园(从精神到物质),而非一味追求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或者城乡一体化的表面推进。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各种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不平衡与日益增加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追求现代化与摆脱贫苦落后的强烈愿望,种种要求和期望往往容易蒙蔽我们的双眼,扰乱我们的精神。人类的欲望总是无穷的,这是“要死者”(每个人最终面临的都是死亡)的不断挣扎,这是面临孤独的逃避和抛离。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是一种创举,科学的规划会产生实质的效果,但如同前面活水公园的例子,普通人不会去管你的科学,这种科学只是专家和执政者的科学,这种差异不仅仅是宣传推广和知识背景的问题,更在于人在欲望中的遗忘和沉迷。现代田园城市只有建立在诗意栖居之上,方才能够促使和推演人摆脱欲望的控制而本真存在。


            这就要求一种方式或者途径去构建诗意的田园,此处真正显示出水的奥秘。“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家鼻祖老子的这句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没有什么比像水一样更好的了,万物皆是如此,人更是如此。在我的孤独哲学中,我认为人兼具水性和物性,水之柔性使万物在接纳它时感受抚慰和爱,可以说水乃此界自生自足的最佳创造,是此界给出的最强游戏。此界游戏其中,自身游戏自身,以水流淌每一处的抚慰而达到愉快的至上境界。人之水性使人游戏在自身也游戏在身外,人之物性使人在自身奔突也在身外奔突。这样的游戏、奔突正是人对孤独的直面和克服,也正是诗意的发生和生成,在人城共生的状态下,诗意的田园若水之上善,上善之若水。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必是诗意之人之水性的集中体现和发挥,是在无论资源或景观上都要求水性的最佳分配和诠释,在宁静、怜爱、终极关怀的基础上让人自身与水性相合,迸发人之水性的柔美光芒,这就要求在教育上推行诗意之道,在城市建设上推进诗意环境的营造,在水资源水环境及整个生态生存环境之上牢守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之理,那时诗意的人即是诗意的城,诗意之城亦为诗意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善若水——诗意的田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bm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