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录南老师《原本大学微言》第五篇

摘录南老师《原本大学微言》第五篇

作者: 尚邃达 | 来源:发表于2024-07-26 00:03 被阅读0次

        一字之差的故事

  禅宗公案(故事),在盛唐的时期,禅宗大行其道。百丈禅师在江西的百丈山,开堂说法,座下学僧听众不下千人。在听众中,有一个白发老翁,天天都来,而且都是最后离开。长期如此,引起了百丈禅师的注意。有一天,百丈说法完毕,大家都散去,这个老翁没有走。百丈禅师就特别过来问他,你为什么每次都迟迟不忍离去,应该是有别的问题吧?老翁听了就说:我正有一个重大的疑问,请师代我解脱。

  百丈禅师说,你问吧。老翁说“我在五百生以前,也是一个讲佛法的法师。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就答他说:不落因果。因此果报,堕落变成野狐的身命,不得解脱。请问大师,我究竟错在哪里?

    百丈禅师听完了,便说:“你在问我吧!”那老翁就照旧重复原句向百丈禅师请教。百丈禅师严肃地大声回答:“不昧因果”。这个老翁听了这话,就很高兴,跪下来拜谢说:“我得解脱了。”明天,请老和尚慈悲,到后山山洞里,为我火化这个身体。但希望您老人家不要把我当成异类(畜生),请你还是把我当五百生以前一样,用一个出家人的礼仪,烧化我吧。

  百丈禅师点头答应了。第二天,百丈告示大众,穿着正式僧服的袈裟,到后山烧化一位亡僧。大家听了很奇怪,因为近日内,并没有出家同学死亡,怎么老和尚要大家去送一位亡僧呢!结果,到了后山,在一个山洞里。百丈拖出一只死去的狐狸,身体如刚出生的小牛那样大,百丈亲自举火,依出家人的礼法烧化了它。

  这就是后世相传,对一般乱讲禅道的人,叫做“野狐禅”的来历。

  上天有信,不昧因果是什么意思

一、不昧因果的意思是对于因果报应清楚明白。对于学佛修道的人来说,如果认为自己要成佛成道,就必须把所有的因果业都消除清清楚楚,那是迷人的想法,是永远无法获得自在和解脱的。因为因果并不是自在存在的,因果是我们心灵创造的,所以只有心了一切皆了,心不了,一切了不了。

二、佛谚中有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因果业报是世界生命流转不息的根本所在,人在身、口、意上的行为,必然会形成引发果报的业力作用,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轻视自己每天在身、口、意上的行为。

三、凡是存在的一切,都是心灵所创造的。人的思想意识、语言文字,以及我们所知的一切存在,都不是自主存在的,他们都会存在我们的心中。

四、人们的意识、思想、语言、文字,以及我们所知觉到的一切存在,都有生灭的过程,都遵循着因果律的规律。所有存在的事物,包括心、法、我、人等,都由心所生,所以它们都有生灭,都是虚幻不常的存在。

五、虽然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和万物现象都是来自于心灵,都属于因果循环的一部分,都是虚幻无常的,但是得道的人觉悟了产生万物现象的根源,知道一切因果皆是心的显现,知道六尘都不是真实的,五蕴也都是空的,所以他们在一切的形式(因果)之中保持着平静,心不被形式所迷惑,因此说是不昧因果。

  上天有信,不昧因果是什么意思?

        一、不昧因果的意思是对于因果报应清楚明白。对于学佛修道的人来说,如果认为自己要成佛成道,就必须把所有的因果业都消除清清楚楚,那是迷人的想法,是永远无法获得自在和解脱的。因为因果并不是自在存在的,因果是我们心灵创造的,所以只有心了一切皆了,心不了,一切了不了。

      二、佛谚中有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因果业报是世界生命流转不息的根本所在,人在身、口、意上的行为,必然会形成引发果报的业力作用,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轻视自己每天在身、口、意上的行为。

        三、凡是存在的一切,都是心灵所创造的。人的思想意识、语言文字,以及我们所知的一切存在,都不是自主存在的,他们都会存在我们的心中。

      四、人们的意识、思想、语言、文字,以及我们所知觉到的一切存在,都有生灭的过程,都遵循着因果律的规律。所有存在的事物,包括心、法、我、人等,都由心所生,所以它们都有生灭,都是虚幻不常的存在。

        五、虽然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和万物现象都是来自于心灵,都属于因果循环的一部分,都是虚幻无常的,但是得道的人觉悟了产生万物现象的根源,知道一切因果皆是心的显现,知道六尘都不是真实的,五蕴也都是空的,所以他们在一切的形式(因果)之中保持着平静,心不被形式所迷惑,因此说是不昧因果。

相关文章

  • 摘录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六

    “礼”是文化的教养,道德榜样的感化。“法”是人为建立适应时空环境的规矩,用来管理人的行为,使其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

  • 摘录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五

    1. 如果人们的学养,能够达到“学问深时意气平”,这便是诚意、自谦的境界了。 2. 人们假如能够学养到自净其意,不...

  • 摘录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七

    1. 人生到此,如果没有山林布衣的气度,如孔子所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富贵于我如浮云”的...

  • 摘录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八

    1. 范仲淹只以实事求是的作风,力行所知所学,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诚意”、“正心”做实事,但求尽其在我,无负初...

  • 摘录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二

    1. “知”不是“能”。“知”只是“所”。“知”是由一个能知的“所”生起的一个最初作用而已。 2. 所谓“知止”的...

  • 摘录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三

    1. 尽人之性,还只是自我“内明”之学的一段功夫。进而必须达到尽物之性的“格物致知”,才是内圣外用的学问。 2.“...

  • 摘录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一

    1.一个真正立心做学问的人,实在永远没有空闲的时间。 2.凡有志于学,内养的功夫和外用的知识,皆能达到某一个水准,...

  • 摘录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四

    1.所谓诸子的学术思想,都是围绕着一个传统的中心在转。这个中心,便是“道”,也就是儒、道并未分家,诸子百家也并未分...

  • 南怀谨《原本大学微言》

    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淡茶水的日子 这本书读了好几年了,也是把之前读书笔记拿出来重新温了一下。 南怀谨老先生的文章...

  • 原本大学微言

    原本大学微言 D06 22:00-23:00 P71-P93 关于止,止就是停止,知道了,才能够停止。每个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录南老师《原本大学微言》第五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bm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