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读书志
晨读:《资治通鉴》[141]“文帝遗诏” ——安民为本,宽仁弘厚

晨读:《资治通鉴》[141]“文帝遗诏” ——安民为本,宽仁弘厚

作者: 大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12-14 07:13 被阅读32次
晨读:《资治通鉴》[141]“文帝遗诏” ——安民为本,宽仁弘厚

【原文】(略)

[白话文]

汉孝文帝下七年(公元前157年)

夏,六月一日,帝崩于未央宫。

遗诏说:

朕听说,天下万物,有生必有死,死,是天地之理,物之自然,有什么可悲哀的呢?

[点评]
看看历史上那么多皇帝想尽办法追求长生不老,而能把生死这个自然规律看透的汉文帝实属难得!

如今的人民,都庆幸生,而厌恶死,以至于厚葬的风气,破败了生者的家业,服丧过度,也伤害身体,影响生产、生活,我觉得很不恰当。

况且我本来没有什么贤德,没有为百姓做过什么贡献,如今死了,又要百姓身穿重丧之服,长期的守丧,忍受四季寒暑,让别人父子陷入悲哀,长者心志受到伤害。守丧期间又要减损饮食,连鬼神都不能祭祀,这更是增加了我的罪过,怎么对得起天下人呢!

[点评]
因为死者,影响生者,非死者所愿,也无助于死者,反有害于生者,没有意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能够为天下臣民考虑,怜惜他们,做到孔子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谓“仁”。

朕以眇眇之身,获得保护宗庙之任,位居天下君王之上,已经二十余年了。赖天之灵,社稷之福,四方安宁,没有兵革之祸。朕既不聪敏,常常害怕自己的过错羞辱了先帝的遗德,担心长年累月,不能善始善终。如今得终其天年,将要被供养祭祀于高庙以陪伴先帝,这是我的幸运,哪里有什么悲哀呢!

[点评]
人越是谦退,越是伟岸。

我下令:天下官吏人民,遗诏颁布之日起,哭临祭礼,以三天为限,三天之后,都脱下丧服。不要禁止娶妇、嫁女、祭祀、饮酒、吃肉。凡是要来参加葬礼哭灵的,不必赤脚;绖带(diedai,丧服上的麻绳,系在头上和腰上)长度不要超过三寸。出殡时,不要用丧布来包裹马车及兵器,不要发动人民到宫殿中来哭丧;应该到宫殿中来哭丧的,早上和晚上各十五人一组,各哭十五声,完成祭祀即可。不是早晚哭临时间,不要擅自前来哭灵。下葬之后,应穿九个月丧服的,改穿十五日;应穿五个月丧服的,改穿十四日;应穿三个月丧服的,改穿七日。期满即刻脱下。其他本诏书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比照此精神,类比从事。布告天下,让百姓都明白我的心意。埋葬地点霸陵,山川河流都保持原状,不要改建。我的姬妾,夫人以下,直到少使,都让她们回娘家。(注:文景时代,皇帝的嫔妃,皇后之下,还有七级: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这些人不陪葬,都放回娘家,文帝真是仁厚了。)

六月七日,将皇帝安葬在霸陵。

[点评]
中国历代重死轻生,丧礼繁琐沉重,从这个“简化版”的丧礼规格就足可以看出,是多么的劳民伤财,对私人的过分的“人(孝)道”就是对生者的不人道。汉文帝是第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皇帝,也反映了他一生的谦卑爱人、体恤臣民的品格,单从这一点说,就值得后世帝王、官员乃至百姓学习。

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都没有增加。有什么不便于百姓的法令,就把它废除以利民。

曾经想要建造一个露台,召工匠制定预算,要一百金。皇帝说:“一百金,那是中产人家十家人的财产了,我住着先帝的宫室,已经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不配,还要这个露台做什么!”

身上只穿黑色的丝绵袍,送宠幸的慎夫人,衣服长度,从不拖到地面,帷帐也没有文绣,以示纯朴,为天下表率。修建霸陵,都用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装饰,坟墓因山势而建,不再堆土为大坟。

吴王谎称生病,不来朝见,皇上就赏赐给他手杖。群臣袁盎等的进谏虽然常常直言而不留情面,皇上总是采纳。

张武等受贿案发,皇上只是更加赏赐金钱给他,让他自己羞愧。皇上一心一意,就是用品德来感化人民,所以海内安宁,家家富裕,人人自足,后世很少有能赶上的。

[点评]
这段是对汉文帝生平事迹的总结。
汉文帝刘恒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刘恒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刘恒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
文帝的政治方针和措施,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刘恒和景帝时期,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多了。汉朝社会开始进入治世。
司马迁评价汉文帝: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於今。呜呼,岂不仁哉!
曾国藩说:天下惟诚不可掩,汉文帝之谦让,其出于至诚者乎!……盖其德为三代后仅见之贤主,而其心则自愧不称帝王之职而已矣。
晨读:《资治通鉴》[141]“文帝遗诏” ——安民为本,宽仁弘厚

相关文章

  • 晨读:《资治通鉴》[141]“文帝遗诏” ——安民为本,宽仁弘厚

    【原文】(略) [白话文] 汉孝文帝下七年(公元前157年) 夏,六月一日,帝崩于未央宫。 遗诏说: 朕听说,天下...

  • 常见的相生相克的食物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

  • 《资治通鉴》文帝

    夏,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万物之自然,奚可甚哀!...

  • 千古江山之斜阳草树 金昌之变5

    正月十七日,文帝召王弘入朝,王弘叩拜已毕,文帝指着御座道:“微卿之力,朕不及此。”王弘大惊,再叩首道:“此乃天命,...

  • 空降领导三部曲(3)

    资治通鉴 汉文帝元年 前179年 直接上译文,看通鉴材料。 丞相陈平因病请求辞职,汉文帝询问原因,陈平说...

  • 以 法 之 名

    法,以民为本; 民,以法为天。 政府以法立足,依法治国,百姓以法安...

  • 孝文本纪读后感

    汉文帝是司马迁眼中儒家仁政的典范。他认为,汉文帝时期是汉朝统治者道德品行达到的最高峰。 凡事先人后己 在汉武帝遗诏...

  • 同样都是给领导提建议,有什么不同?

    资治通鉴 汉纪 汉文帝 前178年 汉文帝从霸陵上山,想要向西纵马奔驰下山。中郎将袁盎骑马上前,与文帝车驾并行...

  • 汉文帝评述9-未央遗诏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去世。在一个帝王去世前,他应该做些什么呢?或许他应该指定顾命大臣辅佐新登基的儿子?或许他应该...

  • 吃饭的仪式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讲“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后有“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都表述了人们吃的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资治通鉴》[141]“文帝遗诏” ——安民为本,宽仁弘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cw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