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斌在地洞笔记里提到:“我想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对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进行批判。我们全是要靠回忆过活的人,因为我们暂时还没有取得能够回忆过去的资格,于是我们无所事事。(娱乐不可能被消灭,且背靠人的欲望和文化的,我当然可以不看不听相当一部分的视觉听觉效果至上的杂音,比如几乎不上传自己的照片,不看很多没营养的东西自己也一边参与,一边想要用自己的克制给自己开辟一种我跟虚拟网络的最佳距离,也许没有。但就是一种貌似还能自我感觉良好的不算妥协吧,毕竟比起那种糟糕的置身其中,无论是在网络的上流里、中流段、还是下流中,我都感觉不太舒服,只是看法上这么说而已。对于网民一词的身份,其实并不感同身受,也不会在意有的没的。感慨现在的上网不叫上网,叫什么呢?因为太容易,就像大刘说得那样,人类什么时候觉得生存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了。王蒙在读书13年第10期发表过一文,题目醒目叫“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最想提的一段则是:一面小小的屏幕,居然让很多人趋之若鹜,现在更甚。我叫它电子屏幕带来的魅力,至于这种技术改变人性的历史渐进演变。我想我应该需要买一本书去穿,可以让思维逃脱屏幕,这是不在此地。)
对于边缘一直被存在感一类的词所左右,我愣是被逼着培养出了“边缘情结”,这又是我的自言自语亦是痛定思痛悲哉呜呼出来的某种自虐快感,很像悲伤情绪最是宣泄一般。这种感觉,一开始是没有的。除非极度厌恶人群交往,但我不是,我是真的被那种渴求不得给消磨殆尽了。沉静狂喜是之后才出来,我在我的第二个本命年悟出关系。出生不算吧,就二比较好听吧。连自己都不知道压抑是会带来沉静与狂喜相互奏响的交响乐章般的曼妙之姿,是惊喜啊
我想找到可以与之切换的人但可以先三种,以便行文说语
有人在网文阅读口味环境趋向读者下,写自己爽和读者爽的爽文,也有更多的网文作者写游戏的同人向剧情和必须有独树一帜的人物、性格、题材文字风格上下功夫的品文
这也正反证出了,故事永远都会有人去写去看。这是作者和读者都有的让心情愉悦的表达和不可阻挡的娱乐消遣瘾
名著可以几百年之后再读依旧是经典,网文聊聊数几。但我也会读网文,虽不似她们那样~像是把文当作食物来吃。确实不太喜欢这种过于啃人物、追求虐感和糖分的感觉,谁让我既不是腐也不是基呢,果然还是太勉强了对于这类好像对隐隐约约透现出来的自我诱惑部分,我总想更深刻
对于这些,总是保持不能不警惕,被方便裹挟的感觉是好还是坏呢?不得而之,有一网文名“我在名著中优雅的老去”
那我该是在一半的感觉止步,在另外自己的内心构筑一二
关注,评论,点赞,收藏,消息,回复,撤回,签到,加
优惠券,积分,现金红包,提现,充值,聊天系统,搜索
我喜欢读博客那样的长篇大论,那样我才有酣畅淋漓之感。我也爱极了长短句那不规则的灵动,这样的文字至少形式上是符合阅读的美感的,喜欢森林里参天大树的高耸入云也倍感亲切对于杂草丛生的灌木,还有浸湿虫土小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