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
如何写出别人想看的文章?流量主心照不宣的秘密!写作小白指南

如何写出别人想看的文章?流量主心照不宣的秘密!写作小白指南

作者: SKIM_I | 来源:发表于2020-04-18 12:16 被阅读0次

    一篇文章,怎样才能吸引别人的目光呢?让读者有兴趣阅读下去呢?

    万维钢在《万万没想到》里点出了一个很多人都没认识到的问题——“读者没有任何义务去看一篇文章,哪怕是我们付费订阅来的文章。”这也是写作者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读者为什么要看你的文章?或者说,你这篇文章值得他们去看吗?为什么值得?为什么不值得?你所提供的信息是有价值的吗?是否值得这么长时间的浏览呢?

    写文章之前,最好问自己“值不值得?”否则最后写出来,也没有什么用,因为这根本就不符合读者的价值需求。

    写出更好的文章之前,你必须了解读者是怎样阅读的。

    用小型摄像机跟踪上网者的眼球运动显示:网上阅读者的阅读模式是个“F”形:他们会迅速阅读文章的前三行,然后,把网页下拉,跳到文章中间看几眼,然后跑到结尾把目光停留在屏幕左下角。

    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对这篇文章的价值判断会贯穿始终。

    标题,扫一眼标题,读者在心里已经就有一个决断了。你的文章是与众多文章一起通过标题被选择的,如果你的标题足够有吸引力,就暂时在初步竞争中取胜。这更像是零和博弈,要么点进去,要么就跳过。接着在正文部分竞争注意力,你提供的观点、态度是否新奇?是否让读者产生愉悦?最后则是看完后思考是否还需要再看一遍。

    列纳德·蒙洛迪诺,你肯定不知道他是谁,但《时间简史》你肯定知道,他是这本书的第二作者,是个非常会写书的人。他说人在做判断时,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然后才有结论;一种是律师机制,先有结论再找证据。而世界上大多数人使用的是律师机制。大多数人得出一个结论,不是去找证据,而是用证据印证它,而你的写作对象也是这大多数的人。你的文章就是证据,证明读者已有的信念。这已成为新闻媒体秘而不宣的共识。美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台福克斯新闻的成功有两个秘诀是:第一,只迎合一个特定观众群体;第二,给观众想要的东西,这比给他们事实更能赚钱。那么,观众最想要的是什么?娱乐和确认,用娱乐的方式来确认已有的信念。这个现象背后原理是确认偏误,如果你已开始产生某种信念,你就会主动去寻找能够增强这个信念的东西,你可能不顾事实,仅仅是为了更加相信这个信念。有些作者会无意识的运用这一偏误,尽管他可能对此并不了解。

    在浏览文章时,读者潜意识里考虑的是这篇文章能否印证他已有的观点,如果不能,就会自动忽略。我们喜欢自己同意的观点,而不喜欢与之相异的观点,这挑战了我们已有的价值观,会让我们不好受。本质原因是产生了认知失调,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的自我认知产生分歧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不舒服、不愉快的情绪,人会想办法减少这种不舒服不愉快的感觉。也就是瞄过标题或者看一点正文,就剔除它。与福克斯一样,对于作者来说,你要做的是通过文章,用娱乐的方式来确认某一读者群体已有的信念。因此,你要有合适的选题,吸睛的标题和爱看的内容。

    标题能不能反映你所写文章的事实显得不那么重要,更加重要的是:某一读者群体喜欢这一标题!另外,有些读者会因为某种噱头点击你的文章,可能是由于好奇或质疑的原因等等。

    比如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标题——一条窗帘被拍成连续剧,点赞超百万!大结局终于来了··· · · · · · 这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是可人的。有一类人对最后结果会额外专注,我自己就是看小说看开头直接转结局的人,对这类人来说,剧情不重要,重要的是结局。想知晓结局的欲望胜过了过程中的刺激。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表明:好奇心往往在我们感觉自己知识存在缺口时产生···· · · · ·缺口引起痛苦。我们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感觉,就像在皮肤痒痒时想去挠几下的感觉,只有填补上这个知识的缺口才能消除这种痛苦。这像是每个人都有的“强迫症”。

    甚至是认为标题太离谱,不符合事实而点击——比尔·盖茨制造出病毒?5年前就预测到疫情?本人回应了!我就因为觉得不可信而看了这篇文章。这种类型的文章,你可以经常从浏览器、微博里看到。往往越离谱,越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这种应用于标题的夸张手法,很有用,你可以试一下。质疑的背后是一种“结果像预期那样的吗?”的好奇心,好奇心的作用就像兴趣之于学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动力。

    正文部分,读者对你的价值评判仍在继续,所以,你的目标仍是娱乐和确认读者已有的信念。如果你想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就足够了,你是写不出好的文章的!。

    我上周看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时间管理技巧,开始部分介绍的时间管理方法、自己对时间的分配、计划,文章中后部分则是大篇幅的手账,这就明显偏离主题了,而作者还不知道,看上去就很好笑了。一篇文章就同书一样,要有清晰的逻辑和结构,层次分明。文章可以说是书的精简,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让你的文章有一个清晰的结构,你可以去看随便任何一本书,它的目录,它分为几部分,看完这本书,它是怎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展开结构的,又是怎样使读者明白此书讲什么。看的书多了,对结构大纲认识会更深刻。你对写作技巧也会无形之中掌握,最终写作就是信手拈来的事了。对问题的拆解细分,这一过程会产生很多对问题的联想,此时,决策能力就十分关键了。你要清晰的了解哪些内容是重要的,哪些不必要,删减这些冗余,精益求精。会使你的主线更加明晰,观点更加深刻!就像史蒂芬·金说的那样:“删减冗余,删减冗余,哪怕这会让你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文人心碎,删减冗余。”“写作是人做的,编辑是神做的。”

    内容要有针对性,针对某一群体读者既有信念,你需要有故事、事例穿插其中产生娱乐效果,还要有理论支持,更有说服力。在娱乐中学习一点东西已是大众的普遍想法、做法,看文章更是如此,选择以看文章的方式来作为娱乐活动,就是因为认为从这里面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这种普遍的认知表明理论是必需的。有的作者可能全篇理论或全片故事,或者比例混乱,找不到平衡,这都是不可取的。故事与理论的比例可以按照80%:20%来设计,是二八法则的一个运用,你也可以使它更灵活。古典在《跃迁》中提出看书的两种目的——提高认知效率和娱乐。纯粹只是娱乐或者提高认知效率的很少见,一般都是这两者的混合。你可以这样理解,少见的原因是因为以混合的方式写作最能被读者接受。其次,文章内容的新意是必要的,某种观点在网上泛滥了,而你还这样写,是没有新意的。相同的东西对人们缺乏吸引力。我们喜欢期待和尝试的乐趣。要提供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感受到新奇的乐趣并不容易,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素材库。不过一味的追逐新意也会变得平庸,因为这篇全篇新意的文章,没有突出,没有起伏,一马平川,资质平平。最好的文章里新意是什么样的?一篇文章中适当地方适当穿插一些新意,跌宕起伏,有重点和突出。适当很重要,而适当与否,要根据自己的判断,需要不断尝试,找到最佳平衡点。这也将成为你的亮点!我相信,读者最后对你整篇文章的评价会提高不少。

    而更高超的写作是故事和共鸣。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中这样写道:成功的商人是会计学、金融学加讲故事的艺术。打动消费者的关键是故事,有故事的产品比简单介绍更有吸引力。它也抓住了读者的心灵,找到情感的联系,与之共鸣。大脑扫描显示:故事能够刺激人脑和吸引注意力,拉近距离,使受众更有可能认同某一观点。这就意味着你的观点可以被读者或听者更好的理解,也就会让人印象更加深刻!在《像TED一样演讲》中提出了三类简单却有效的故事:1.直接与谈话或演讲主题相关的个人故事;2.关于其他人的故事这些人的经历能让观众产生共鸣;3.关于产品或品牌的成功或失败的故事。这三类故事最常见于启迪人心的传播者与最棒的TED演讲者的演讲中。它亦可成为你要添加故事类型的首要选择。结合故事的功能,故事一般较早出现在开头,将读者带入主题,和细节描写作用相同。如果你要讲的是个人故事,就应该使它富有人情味,并且还要有大量描述性的语言与生动的表达,能让读者感同身受,自己仿佛正在经历一般。以一个合适的故事结束全篇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读者在看完你的文章后,有些时候还会再看一遍,这一遍不同于第一遍的随便看看,是更长时长的阅读,是梳理结构、加深记忆的一遍。遗憾的是,这类具有重读性的文章并不多。各大平台里的文章一般是一次性(DISPOSABLE)的文章,读者随意看看之后,不会看第二遍。长远考虑来看,作者必须提高文章的深度与广度,否则就会在读者产生视觉疲劳的大量文章里被淘汰。而要提高文章的深度,最好的方法就是独立思考、冥想,从而更深刻全面的理解认识一个问题;广度则需要大量的书籍阅读,以提供给你不同的视角,从而更全面的去认识一个问题。深度是建立在广度之上,没有广度,谈何深度,一个优秀的作者,会写观点文、情感文、鸡汤文是不够的,看书是优秀作者的先决条件!

    写作一段时间后,你会对自己的写作目的、初衷产生怀疑,此时你必须抉择:是要六便士,还是月亮?这是你写作的动机。是你对为什么写作的回答。一个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坚持不了多久,如果你想长期写作,更要弄明白这一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写出别人想看的文章?流量主心照不宣的秘密!写作小白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dv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