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实上,这种小插曲没少发生。
第一次参加正式的比赛,是在技艺还不怎么精的小学时代。何老师帮忙选曲《快乐的啰嗦》,而我几乎是哆嗦着弹完了一连串快速的十六分音符;
某一次兴趣班的新年演奏会上,作为压轴选手,一首《蓝色多瑙河》后半部的谱子被我当场忘光光,所幸凭借着“超强的临场发挥”(其实是厚脸皮)反复了好几遍旋律后终于给圆了回来——何老师总说,我最大的优点是不管拉成啥样,一首曲子总能完整地交出来,而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夸我的好话;
最后一次兵荒马乱的演出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为了高考能加分,报考了专业A级证书考试,考试前一天去考场领准考证的时候却被告知,报考的曲目不符合要求,要改。24小时重新选曲、背谱、练习,以及准备在考场外等候时才得知还要随机抽考各个调式的音阶。还好还好,考过了。高考的时候并没有用到这张糊里糊涂考过的证书,而这一次体验,却成为了我为它最后一次正式的备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