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读完了小说《老张和他的七个女儿》,老张是锡矿的退休工人,大姑娘和二姑娘都到了接班的年龄,老张同意让大女儿去接班,二女儿张慧兰却不满意了,耿耿于怀,二女儿提出了用抓阄的办法来决定谁去接班。没想到老张还是不同意,就是决定要大女儿去接班。
二女儿走了,到深圳去打工了,后来带回了丈夫和一对双胞胎男孩,生了七个女儿,未生儿子的老张,无论如何,要分一个男娃给他,遭到了二女儿张素兰的拒绝,因为老张已经让自己的四女儿招女婿张建邦入赘了,这样做的话,会引起家庭矛盾。
二女儿问起父亲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年选择接班的时候,我提出抓阄的办法,您也不同意呢?
老张回答:“皇上选接班人是选长子,更何况是我们老百姓家呢,再说什么叫孝顺,顺着来才表明了孝,你不能挑战我的权威,我就是家长听你的,我算什么家长?
二女儿张素兰听了以后,这也是个说法,从此就放下了心中的芥蒂。
我想到了婆家也有着关于接班的事情,一共五个儿子,既不让老三接班,也不让老五接班,选择了老四去接班。老三不高兴了就开始闹矛盾,老五听见了,断了接班的念想,那时候正上高中开始了,好好学习。
后来问起父亲为什么只让老四去接班?父亲是怎样回答的,老三和老五的能力都比老四强,你两个无论过上怎样的生活都能过好,偏偏这老四,觉得他比较无能,当父亲的我就得照顾到他今后的生活能好一点。
因此,老三和老五也就哑口无言了。
后来好歹老三在老大的帮助下也有了自己的工作,父亲老泪纵横,专门请老三吃一顿饭,老大说:“我可替父亲把你的账还清了啊!”其实这句话意味深长,老三是否能对大哥方方面面维护,就成了后来日子里责任。
老三羞愧得低下了头。只是又埋下了伏笔,今后的日子里,在老大面前,要有良好的表现。
只是后来从人们的嘴里听到了对他的评价,老三非常自私。
当初这个能接班挣工资的事情,在这一代人的眼里确实是个香饽饽。因为接班成为跳出农门的最好渠道。只是后来社会发展没有了接班这一说,凭本事吃饭成为社会的主流。反而挣工资的人,却不能挣得大钱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