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芭蕉的陶养

芭蕉的陶养

作者: 文化学者黎荔 | 来源:发表于2023-03-13 17:58 被阅读0次

作者:黎荔

不经意间,夏风吹绿了芭蕉,夏雨打湿了芭蕉。

南国的芭蕉,舒展的姿态,大大的叶片,肥绿而圆润,风起片片摇曳,雨来叶叶低垂。

记得小时候,菜市场,一定有芭蕉,小鱼小虾,都是用一张芭蕉叶包起来,茅草扎紧,一个绿莹莹的小包裹,光滑的拿在手里带回家。厨房里,一定有芭蕉叶,父亲把芭蕉叶采回来,顺着叶脉撕成对称两片,叠整齐以便包蒸时候用到。无论是哪种包蒸菜,配上芭蕉叶香茅草的植物芬芳,都会清爽可口,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鲜香。

屋前屋后,都是芭蕉。生活中大家常常会吃香蕉,市面上也会贩售香蕉,但是对于芭蕉却了解得少。其实,芭蕉属是一个大家族,香蕉也是芭蕉的一种。芭蕉还有粉蕉、红蕉、大蕉、小蕉、蕉麻、蕉王、小果野蕉等分类,只不过,香蕉经专业栽培,品种好,果大而较香甜,因而在市场上比较流行。在南方,有各种各样的芭蕉,总是一场雨落下,便绿的迅疾,绿的猛烈,随风招展,开花结果。天晴,看光斑透过芭蕉叶投在墙端,微风徐来,光斑摇曳。雨落,听芭蕉叶上滴滴答答、声声荡漾。

记得以前看怀素传记,他少时(10岁的年纪)出家,在经禅之暇,他就爱好书法这一样闲事:看蛇入草丛也想起笔画,看壁上裂纹也想到线条……苦无纸墨,仅仅为了练字,他在寺院后面种了百亩芭蕉,足足一万多棵芭蕉啊!在这透着无限清幽的后院里,他像一个蜜蜂儿,住在了卷起的蕉叶里,累了睡一会儿,醒了写……就这样,他以蕉叶代纸,日日夜夜地书写,不知道停止。每每大醉之时,更是在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故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怀素不无自嘲兼自得地把自己的住所称为“绿天庵”——倒也妥帖而诗意。芭蕉也是灵性之物,总是静静地生,静静地活,静静地永世无须看管,照样满枝满树的碧绿,它的绿不是那种深重的墨绿,是莹莹碧绿。怀素就在这一院深碧中,有一种情愫自灵魂深处悠悠升起。他伸手摸了蕉叶自在游走的笔墨,幽幽的清凉自心底缓缓滑落。千余年前唐朝的那个和尚,遍种芭蕉,苦研书法,而成为狂草大家,“颠张狂素”的美誉传为千秋佳话。

我的儿时,也是在芭蕉的守护之下,屋外芭蕉绿荫拍窗,葳蕤挺拔。浓浓似遮阳之盖,擎雨之伞,傲立炎炎盛夏。风吹芭蕉绿,总嫌光阴短,如今,远徙北地的我,再也很少看到芭蕉,很少透过忽明忽暗的窗纱,看到窗外那一摇一晃的绿影,很少在有风有雨的夜里,听雨打芭蕉之声穿越时空,氤氲着夜的幽远与寂寥。

不知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听雨打芭蕉,总惹愁绪,一叶芭蕉一片愁,其实,芭蕉是很大气的植物,枝叶离披,不修边幅,舒展自如,率性狂放,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活出了一派淋漓。书法史上“以蕉代书”的怀素和尚,酣畅淋漓的,正是芭蕉身上的那种气息。我多么希望,我也被儿时屋前屋后的芭蕉,陶养过这份自然、自由、自在的性情。

芭蕉帘外雨声急,匆匆而过的是时间。我梦中的珠落玉盘的芭蕉雨,没有愁绪,只有欢悦。

相关文章

  • 避暑山庄

    芭蕉荫绿塘,红鲤戏疏阳。 陶埙逸南阁,偶闻老檀香。

  • 张载的《芭蕉诗》

    北宋大儒张载用芭蕉为喻象写过一首《芭蕉》,其诗云: “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 愿学新心养新...

  • 五绝.竹与芭蕉

    竹影笑芭蕉, 丰肥不见腰。 感恩山水养, 何必把风招。

  • 夜雨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夜雨 古人喜欢在庭院养芭蕉,当时年小,很不以为然,芭蕉有什么用...

  • 美育与人生

    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塑造全面完整的人,也正是美育的宗旨。

  • 刺猬

    我:“妈妈我想养只刺猬” 雨打芭蕉:“我怕屁股把它坐到”

  • 养文鸟逗趣 植文竹陶情 相文人品茗 以文章谈诗

  • 鳄鱼漆吹响攻占零售市场集结号

    “ 题记:工程那么强,零售岂能“养在深闺”? 文 |《涂料经》记者 陶晓倩 编辑 | 陶晓倩 2019年4月16日...

  • 【芭蕉】芭蕉科,芭蕉属

    学名:Musa basjooSiebold;Musa basjoo Sieb. et Zucc; 别名:甘蕉、天苴...

  • 小院.闲情(23)

    无事垒石玩, 陶情以养闲。 不求博众誉, 独乐在田园。 ……新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芭蕉的陶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ic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