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学经典《大学》四十一课

国学经典《大学》四十一课

作者: 张永良小霖 | 来源:发表于2018-01-22 06:54 被阅读0次

〔原文】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张居正讲解】恶,是憎恶,心里不欲的意思。曾子复解絜矩二字之义,说道:“人之相处,有在我上面的,有在我下面的,有在我前后左右的,其心都是一般。假如上面的人以无礼使我,我所不欲也。便以我的心度量在下面的人,知他的心与我一般,亦不可以无礼使之。如下面的人以不忠事我,我所憎恶也,便以我的心度量在上面的人,知他的心与我一般,亦不敢以不忠事之。以此心往前后度量,或在我前面的人,我恶其以不善待我,便不以前人之加于我者而先加于后;在我后面的人,我恶其以不善待我,便不以后人之及于我者而施及于前。以此心往左右度量,或在我右边的人,我有所恶,便不以此交之于左。在我左边的人,我有所恶,便不以此交之于右。这是将人比己,体之无不周,以己处人,施之无不当,上下四方,均齐方正,就如那匠人之制方器,度之以矩而无有不方的一般,所以叫做絜矩之道。”人君用此道以治天下,则天下之人,虽有万万不齐,而于天下之心,皆能一一不拂,天下有不得其平者乎?上文所谓君子有絜矩之道者,盖如此。

相关文章

  • 国学经典《大学》四十一课

    〔原文】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

  • 国学经典《大学》四十课

    〔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张居正讲解...

  • 国学经典《大学》三十一课

    〔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

  • 国学经典《大学》四十二

    〔原文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张居正讲解】《诗》,...

  • 国学经典《大学》四十九

    〔原文】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张居正讲解】言,是言语。悖,是违悖不顺理。货,是财货。...

  • 国学经典《大学》四十三

    〔原文】《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张居正讲解】《...

  • 国学经典《大学》四十五

    〔原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张居正讲解】是故,是承上启下之辞。慎...

  • 国学经典《大学》四十八

    〔原文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张居正讲解】承上文说,外本内末,民便争夺。民既争夺,必致离散。可见义与利...

  • 国学经典《大学》四十六

    〔原文】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张居正讲解】本,是根本。末,是末梢。承上文说:“有德则有人有土,而有财用。可见...

  • 国学经典《大学》四十七

    〔原文】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张居正讲解】争民,是使民争斗;施夺,是教民劫夺。夫德既是本,乃所当重,财既是末,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经典《大学》四十一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ik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