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上一篇中,埃默里学姐为我们分享了美国大学招生官在审理申请时的标准,如何考量课外活动以及课外活动在网申中的填写规则。今天,她将继续以一个经典案例来告诉我们,为什么说活动真的很重要。

参与课外活动与写文书,选择哪一个?
如果一个学生参加了这么多的活动,也将这十个活动列在了网申里,但他还是觉得这不能充分体现出自己是一个有趣的人,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文书来尽情地描述自己最突出的经历、最有趣的想法、未来远大的目标以及自己想要申请美国大学的原因。
学生和家长经常会问我,是参加活动更重要还是好好地写文书更重要?要先准备哪一个呢?
实际上,课外活动和写文书,这两件事情从来都不是冲突的,相反,两者之间有着并行串联的逻辑在其中。如果要我打个比方,写文书就好比是做菜,那么学生参与过的活动、做过的事情就是做菜的食材。无论你是选择DIY申请还是找留学机构的老师来帮忙申请,这些帮助申请的人所扮演的角色都更像是一个厨师。
所以在我看来,没有这些亲身参与过的活动,文书就没有好的素材,因为你的文书都要以你的经历和具体的事例去做论证。有了丰富的活动背景,再通过清晰的逻辑表达以及流畅的英文书写,这时候一篇有趣的文书就基本成型了。
*活动经历本身就是文书素材,没有经历,就写不出内容丰富的文书。
*参与课外活动真的可以开拓眼界,不再局限在自己身边的同学、年级、学校的小圈子。
经典案例分享——活动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经典案例,来说明为什么活动真的很重要。去年我有一个学生,他很幸运地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录取了。如果单从他的成绩、所在的高中来看,S同学并不算很突出。但他对一项活动能够专注持久的参与,可能是他的同龄人,甚至整个中国的申请者都难以与其媲美的。
我们可以看到,被UCLA 2018秋季录取的S同学参与了以下活动:
1、2017年夏天曾经参与过UCLA工程学院夏季项目。

虽然这个项目只有两个月左右,但是因为和UCLA关联度很高(UCLA工程学院项目),并且他在项目中的表现很突出,还拿到了工程学院教授的推荐信。所以说参与这种活动可以说是一条录取中的“捷径”。
如果你有一所想要申请的目标院校,就可以提前规划,比如在暑期去参与这所大学的教授举办的科研项目,因为这不仅比普通的夏校更有含金量,而且还有更大几率获得来自“大牛”的推荐信。
2、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活动是他从初三的暑假一直到高二的暑假持续在参与的——在美国嘉吉食品工程实验室实习。S同学一共做了四个假期,包括一个比较短的寒假。

S同学的实习一部分在美国完成,一部分在中国的实验室完成。他从一名小实习生做起,随着时间的持续,他所做的事情、职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简单的打杂到亲自写一份实验报告、完成一份实验研究。这种长期持续进行,并且在某个领域很专注的活动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是我们很推崇的一种活动方式——提前规划,并长期持续地专注在自己喜欢的领域。
除了这两项突出的活动,S同学其他的活动基本局限在学校内部。虽然学校活动显得不那么高大上,但S同学聪明的一点是,通过学校中文科方面的活动对理工科方面做了弥补。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学习理工科的人会有偏科的情况,但S同学用自己的英文特长来证明了一个理工科的学生,英文、文学也可以学得很好。他在校内完成了自己的一部长篇英文小说,小说的每个章节都展示在学校论坛上面。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学校内部的一些英文辩论赛和演讲比赛。到了高二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英文演讲比赛的教练。
尽管S同学的文学造诣没有上升到全国或是全球的高度,但他现有的三四个活动,在应对学校不同的文书要求时却是很有优势的。因为我们不能用一个活动去写所有的文书,假设说密歇根安娜堡大学要求我们写三篇独立文书,如果我们只用一个活动去写,会显得经历非常的单调乏味,招生官会觉得你除了这件事其他什么都没做。这个时候,S同学就是一名有着丰富食材的人,他在写文书的时候根本不用去发愁这道菜没有食材可以去做。
(本文内容整理自常雅菲老师在线讲座,未完待续)
▼往期精彩回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