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挥笔施墨丹青 流韵引领时代——著名艺术家汪羅奎

挥笔施墨丹青 流韵引领时代——著名艺术家汪羅奎

作者: 曹扬zhongguo | 来源:发表于2020-04-17 11:04 被阅读0次

艺术简介:

汪羅奎(魁),民间书画家。一九五七年出生,浙江海宁人,字半石、瘦竹;号风清道人、洛塘居士。

        承蒙上海祖父家庭影响,自幼爱上中国传统书画。年轻时拜乡贤书画名家蒋孝游先生为师,功学山水,又其随书法篆刻家陈浩先生研习书法与篆刻。教学工作之余,专心研习丹青艺事,勤耘好学,临池不辍。时日过往,长有心得,见其笔墨功力,在圈内崭露头角,创作频频展出,友人戏言,称余“半个白石”。

        如今在教育岗位退休后,虽已是不惑之年,但却有了更多的时间研究书画,从事创作及社会活动。其作品也多见报刊杂志发表和各级类赛事获奖,多件作品为“民间书画报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张宗祥书画院”馆内收藏,篆刻作品入选“全国部分城市印社篆刻联展,得到了圈内人士及社会的广泛好评。

最具影响的老师名家:蒋孝游、沈红茶、陈浩、张谷良、傅其伦、张文宾


汪先生承家庭文化的熏陶,韶年便爱上了中国传统书画。长后,又在家乡名贤画家蒋孝游先生和陈浩先生门下,刻苦学习书画。他教书育人之余,于丹青书法的长河中,数十年探源溯流而不辞,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绚丽的艺术天地。

书画同源,功在同修。当代书画艺术产生了书画分流的创作流弊,画家与书法家间隔两门,不能融会贯通,造成了书画文化气韵的损失流散。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汪罗奎先生,对书画同源的理论理解透彻,对书画同修的法度修炼持久,所以他是传承书画文化龙行之脉的大手笔,是重新把书画文化归为一体的典范。

他的绘画作品涉及题材以山水和花鸟为主,梅兰竹菊山水隐钓,创作题材显示出鲜明的文人画价值取向。在绘画千年的传承过程中,文人画作为主流一直是检验一位书画艺术家技法与修养的的高标准。汪罗奎前辈画梅花,笔法洒脱墨韵疏蕴。一幅《兰花图》不仅仅自然物象的馨香幽静,还是君子雅修的象征,看叶胜看花。兰生幽谷无人识,今朝画里透馨香,清芬能解秽,细叶巧凌霜,文人画的雅致格调扑面而来,这是画法的精湛,也是修养的积淀。

与汪老师相识不久,便被他的艺术修养所折服。不为名利所追求,只为艺术修己身,用来形容汪老师为人再合适不过。作为艺术家,他像农夫一样,勤勤恳恳的耕耘,但他钻研“耕作”原理,讲究收获。在他身上,我们看到刚柔相济的品质;他的艺术创作,具有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又敢于自立面貌的特色。



看汪老师的作品,发现他的每一幅都得益于客观自然的启发,程式化的笔墨在他手下因表现对象和主观感受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和风采,达到一定的境界。那么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绘画语言逐渐变得凝重浑厚、宏阔大气,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每个画家在时代的大课题面前如何寻找和形成自己的艺术方式,是理论观察与分析最为有意思的内容,已有许多评论文章介绍了汪老师的艺术特征。在汪老师的作品面前,我的感受是,在他如此大量的作品后面,除了勤奋的艺术劳动之外,还有属于他的思想境遇,也就是他在创作上临处的实际状况。在继承传统与走向当代的关系上,他处在认识的临界点。他深知传统的丰厚,在这个领域的投入,首先需要精研传统,但作为当代画家,更应该以当代人的情怀表达当代的感受,追求艺术的当代面貌。在我看来,有三个特征是他作品中独有的追求,第一是黑白节奏。他的山水画以黑色为主,少有色彩渲染,或以色彩为辅,因此,他的笔墨处理首先聚集于全画大的黑白关系上,也即墨色的浓淡和用墨留白上,把握墨色效果成为他的语言中心。很显然,他的墨色特征是十分鲜明的,在整体控制上追求现代感,注重形式的平面性强于纵深性,平面的墨色跌宕是主要解决的问题。他的艺术创造具有可资分析研究的价值,更有值得弘扬的价值与发展的期待。

                                          编辑:王亚宾

                                          2020年4月18

                                             

江南鱼米之乡,人杰地灵,山青水秀,先生身修江南,热爱家乡,传承只门风尚,把地域文化的灵秀涵养成个人的贤风,山水写意江南氤氤,无限秋风思,斜阳流水推蓬坐,参差绿到大江边,恰是隔水青山恋故土的乡情倾发。先生画山水浑厚华滋,远师宋元之法,近师黄宾虹的水墨专长。用笔线条老硬苍劲,勾勒山石体貌与枯木锐枝的形态,都是微妙微肖。下笔钧值如钢打铁铸,立骨传神,一目了然,可谓是远观不离坐外,近看咫尺千里,正是米芾所言,见见如恒岱。

汪先生的画充满了浑厚苍茫和沉郁之阳刚之美,又有道家大道至简明道若昧的境界。他大胆地运用浓重的色彩,巧妙使用虚实对衬,将二维平面,通过色彩的矛盾、对比呈现出了三度空间的物态,并以独特的审美意识,别具新意地表现出了大自然生命的原生之美、博大之美、雄奇之美和天籁之美,给人以强烈的心灵的震撼。东晋顾恺之主张“以形写神”、“迁想妙得”, 黑格尔指出绘画是以心灵作为表现内容抓住某一顷刻,使过去和未来凝聚在这一点上。汪先生深谙此道,他的画追求简约而神似,传递出世人所关注的价值取向,也反映了当代人的情感以及精神品味,展现了鲜明的个性和阳刚之气,契合了人们对中国画的审美心理。

值得欣喜的是汪先生善画能书,这也应了书画同源的古语。其实汪先生最早文化发蒙得之以书法,他便自小渗浸于墨海之中,每日临池笔耕不辍。他的书法上溯商周之篆隶 ,中探魏晋之行草,下汲明清之诸家,博涉约取,自成一家。

他的书法碑为体,帖为用,篆隶稚拙遒劲而又不失灵动,行草雄健而又不失隽永,隶书朴茂而又兼慧秀。汪先生虽讷于言却而敏于行,观其挥毫,如负辎重而驰熟道,力扛鼎而舞轻灵,裂帛迸瓶却丝竹妙奏。诚然,虽无古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之境界,却亦枯藤嫩枝齐发,集九秋榴月于一帛,墨色燥风润雨同至,置春花秋月于一纸。顿挫于荦确山石,畅流于沛水流川,抒臆于崇阿旷视,一如他敦厚朴实而又不失诗意灵气的品性。

最精彩的人生价值是精神的光芒,汪先生的绘画技法精湛,意境高远,但他从不炫耀技法,而是将技法当成手段,把写意民族魂当成了崇高的目标。在追求这个目标的道路上,他的艺术创作也显得卓尔不群,与众不同。当一些人还沉醉在画禅戏墨的小圈子里时,王平却用博大的人文情怀去构建民族复兴的一块块基石,功成不必在我,颂扬英雄、关注现实,情寄民生却是自觉担当!绘画艺术的精神复兴,最不能缺少如汪罗奎先生这样的丹青风骨之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挥笔施墨丹青 流韵引领时代——著名艺术家汪羅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ke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