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梦中,我常常会回到这样一个场景。
周末,还在上大一的我在一家网吧里热火朝天地看电影,两个要好的同学来找我。那时候没有手机,他们就一家网吧一家网吧地找,一个书店一个书店地寻,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问。终于,他们成功找到了我,并拿起手里的生日蛋糕,笑着和我说生日快乐!
我在梦中笑醒,但是醒来发现,也许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蛋糕还会有,友人也还在,可是谁还会为了给我庆祝生日,耗费一下午的时光一处一处地找我呢?
那时候的我们都没有手机,找一个人全看你有多大诚意。
现在,我手里正握着最新款的智能手机,手机里有三百多个联系人,而且我有n种方法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他们,但是那又有什么用呢?我们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了沉默,没事互不打扰。
人还是那些人,无非长了些岁数。但是大家的相处方式都变了,在突如其来的信息时代,人们被裹挟在粘稠的信息洪流里,甘愿在其中自我陶醉、自我封闭。
有人说,信息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确,现在消费不用带现金,打车不用站街边,读新闻不用买报纸,联系你可以直接用微信。
但是为什么,这些看似在拉近人与人距离的信息化产物,却让人们之间越来越有疏离感了呢?
前两天我踏上公交车,猛一抬头,发现无论站着的还是坐着的,几乎清一色都在低头玩手机,除了汽车发动机,所有人都保持沉默。这里就像是一个微型社会,人们在狭小的空间里摩肩接踵,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对面的人说上一句话。
我想起前段时间,网上盛传的几个热点事件。路人看到被撞的女童,摔倒的老人,都不约而同选择漠视。而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却讨论得热火朝天。再回到现实世界,类似的事情却仍在上演。
当然,事件的发生有太多的其他因素,但是抛却其他因素,让人在现实中选择冷漠围观的,还是信息流将一个个人封闭成了信息孤岛,而这些孤岛又通过信息流将这些冷漠进一步扩大化。
此时,我不禁想起父母年轻时带我出去逛街的时光。夕阳西下,下班的大人们骑着大洋车,挂着网兜买西瓜,半路上遇见问路的,总要热心指给他。要是问路的没听明白,兴许还能拍一拍后座将他驮回家。
今年年初在网上看到一则视频。一家商场的大堂监控画面显示,一名从正门进来的女士一边低头玩手机,一边径直朝着大堂正中的水池走去,然后整个人完全掉进了水池里。
这是让人啼笑皆非的事,而那些过马路玩手机被撞伤的,就是悲剧了。
以手机为载体的信息海洋仿佛已将人类的世界彻底淹没,每个人都成为信息海洋中飘零的孤岛。孤岛们虽近在咫尺,却只能隔水相望。而事实上,更多时候,彼此都懒得望一眼。
有时候静下心来想想,每天在信息流里翻滚的我,真想再回到那个周末的下午,耐着心在网吧看一部电影。同学找啊找,终于找到了我,然后一拍后背,笑嘻嘻给我送来生日惊喜。
我们相约去吃饭。
结账时一掏兜,拿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而谁的兜里都没有手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