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简书是一个意外。
看见简书APP的时候,其实我是在寻找一个写日记的软件。我是一个容易想得多,而做的少的人,且感悟人生最容易在我处于情绪波谷、颓废之死的空隙中喷发。每每发现自己沮丧的情绪到了某个零界点时,我通常会用两种方式调整状态。一、跑步,二、写文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习惯,在比较沮丧或者烦躁的时候,就喜欢拿笔在纸上乱画;或者在听一些枯燥、无聊却又必需听的讲话时,喜欢在纸上写着无意间落入自己耳朵的词句。对我而言,这一种很好的疏解方式。
因此,当我想要调整自己压抑情绪或混乱思维的时候,拿起笔、随心写,通常会是我的一种选择。我喜欢让思维自由的发散,想到哪、写到哪。不管错字病句,不管逻辑关系,写到最后,原本郁闷低沉的情绪总会逐渐消散并落脚到积极向上的结尾。
那天的我,又想写点什么。
我有过日记本,结果只在暗恋某个人的期间每日在日记本里悄悄记下自己的心情,放弃之后的平淡日子似乎也没什么好写的,久而久之就弃之不用了。我还尝试过记手帐,总是羡慕于他人设计的漂亮手帐,无设计感的我似乎只能列今日所需完成的事项一二三四,奈何工作性质导致每天要做事项的时间弹性很大,也并不能有条不紊的按绝对计划完成,于是又变成了烂尾工程。我还尝试过电子日记本、也在小红书上写过一两篇物品使用感想,但总是觉得总有那么一点不和心意的地方。
直到我遇到了“简书”。“简书-创作你的创作”,我一下子就被这个标题所吸引了。在这里,我可以记录我的生活趣事、可以抒发我的人生感悟、可以留住我的奇思妙想、可以分享我的所学所得。
它不是日记,公开发布的形式会自动让你过滤掉写私人日记时容易出现的流水账文;它也可以是日记,那些过滤之后所呈现的生活、思想才是组成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也不是杂志,没有较高的门槛阻挡你的踏入。它就是一个平台,让你创作的平台,它有包容你成长的肚量,在这里,没有戾气,更多的看到的是阅读之后真诚的感想,或书友之间温暖的鼓励。
而我需要的,也就是当我遇到趣事能记录,有感而发能分享的平台。于是,我喜欢上了简书。
初入简书,写了两篇文章,一篇被拒,一篇被编辑推荐至《首页》,一共2666个字,阅读量4700多次,收到267个喜爱,至今115个粉丝。这个头,开的还不错。
我该如何继续呢?
我最开始想,我要注重“质”,而非“量”。但能让人耳目一新且有启发的观点并不是随时都有的。但我又不愿盲目坚持每日一篇,而写出一大堆连自己都不愿意再去看的废话。这两种思想其实都有些极端,且存在包含偏见的排他性。
现在,我想,我似乎找到了某种平衡。用平均水平的“量”来保证随时观察及发现“可思考点”的思维惯性,改良大脑土壤,等待下一个“魔法种子”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