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7707字
预计阅读:16分钟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的第一法宝前段时间公司项目比较紧,忙于项目课题研究,《毛选》停更了一段时间。尽管我们中间有停顿,但只要不放弃,认真、用心对待每一期,就不怕路远。通过前面文章的学习,我们看到革命胜利离不开武装斗争,更离不开统一思想和行动。今天我们学习思想建党、建军的关键文献 —— 古田会议决议。
一、写作目的:纠正党内错误思想
“古田会议”标志着中共建党理论的初步形成1.红军成分复杂,内部出现分歧
1929年,红军三克龙岩,开辟了新的红色区域。本是革命形势大好,但处于初创期的红军队伍,由于士兵成分复杂,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冒了出来。如流寇思想、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宗派主义、极端民主化、军阀残余等。这些问题时隐时现,反映到红四军党的领导层中,造成了一些歧义和隔阂,影响了团结,削弱了战斗力。朱毛两人之间也曾为这些分歧产生过不快。
龙岩大胜后,红军内部分歧愈发严重,党内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要不要建立军委的基础上,实质是军委要不要接受前委领导(此时教员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问题。
井冈山时期,有军委。中央明示:军委在前委领导下。后来为了应对险恶局面,减少机构重迭,提高办事效率,罗福嶂会议曾一度取消了军委,统由前委指挥、决策。然而一些带有旧军队意识和习惯势力的干部则不满了。他们认为“前委包办了军委”、“党代表的权力太大”,提出“司令部对外”的口号;有的同志认为党代表是“家长制”,主张“自下而上”的民主,说什么“不打不骂带不好军队”,甚至提出取消“士兵委员会”等等。
2.“七大”落选,教员遭受排挤与冷遇
教员在中央苏区三落三起1929年6月,在蒋桂战争中获胜的蒋介石,经命令闽、粤、赣三省的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四军。大敌当前,为了尽快解决党内纷争,为了革命计,教员找陈毅(前委代理书记,教员因争论曾一度辞职)商议,决定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会上,朱毛两人就撤销军委问题,各持己见,争论得很激烈,但教员的坚持未能在领导层取得共识。最后选举前委书记时,他也未能当选,只被选为前委委员,陈毅为前委书记。
“七大”后,教员离开了前委领导岗位。他又恰患疟疾,部队用担架把他抬到上杭蛟洋养病。尽管当时教员满腹惆怅,心境很坏,但他依然对革命充满信心。
3.“九月来信”,古田会议及时止损
离开教员的红四军,党的领导力量特别是政治工作大大削弱,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又有新的发展。由于实行“自下而上的民主制”,大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决策效率低下,红军组织松懈,内部出现混乱现象。党的“八大”也是在无组织状态下召开,毫无结果。
“八大”后,陈毅去了上海汇报工作,教员又久病未愈未回前委,前委负责人只剩朱德一人。加上频频军事行动和出击闽中某些战斗的失利(特别是10月攻取梅县,精锐大伤,损失1000余人),军中一部分同志觉醒,教员一走,就有一种失落感,军心不稳。纷纷提议请教员回来(最初由罗荣桓提出),朱德闻言,也表示赞同。
10月,陈毅回到红四军,带回了中央“九月来信”。该信指出,党的一切权利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是正确的,决不能动摇。毛同志应仍为前委书记,并须使红军全体同志了解而接受。并强调党内的非无产阶级错误思想,要彻底肃清。“九月来信”如及时雨,为大家拨开了迷雾,明辨了是非,排除了困惑。
11月,教员重返红四军。12月,红四军行至古田,红四军“九大”(即古田会议)在古田廖氏祠堂召开。教员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党和军队的建设提到了政治和思想路线的高度,写就并作了政治报告《中国共产党红军第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又称《古田会议决议案》),其中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编入《毛选》第一卷。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古田会议也让教员官复原职(任前委书记),红四军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二、党内错误思想危害极大
朱毛之争问题与8大错误思想教员开宗明义告诫全党: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
同时指出:四军党内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明确了大会旨在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指出四军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的方法,号召同志们起来彻底地加以肃清。
三、八大错误思想及纠正方法
(一)单纯军事观点
1.具体表现:
(1)认为军事政治二者是对立的,不承认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甚至有人说军事好,政治自然好。进一步认为,军事领导政治。
(2)认为红军只是单纯的打仗。不知道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
(3)在组织上,把红军的政治工作机关隶属于军事工作机关,提出“司令部对外”的口号。发展下去将产生脱离群众、军队控制政权、离开无产阶级领导的危险。
(4)忽视宣传队的重要性,忽视军队士兵会的组织和对地方工农群众的组织。宣传和组织工作,成了被取消的状态。
(5)打胜仗就骄傲,打败仗就消极。
(6)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7)保存实力、避免斗争的思想非常浓厚。
(8)不顾主客观条件,犯着革命的急性病,不愿意艰苦地做细小严密的群众工作,只想大干,充满着幻想。
2.观念来源:
(1)政治水平低。不认识军队中政治领导的作用,不认识红军和白军是根本不同的。
(2)雇佣军队的思想。因为历次作战俘虏兵甚多,其加入红军后带来了浓厚的雇佣军队的思想,使单纯军事观点有了下层基础。
(3)过分相信军事力量,而不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
(4)党对于军事工作没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也是形成一部分同志的单纯军事观点的原因。
3.纠正方法:
(1)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肃清单纯军事观点的理论根源,认清红军和白军的根本区别。同时,还要肃清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的残余,打破四军本位主义。
(2)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特别是对俘虏成分的教育要加紧。同时,尽可能由地方政权机关选派有斗争经验的工农分子,加入红军,从组织上削弱以至去掉单纯军事观点的根源。
(3)发动地方党对红军党的批评和群众政权机关对红军的批评,以影响红军的党和红军的官兵。
(4)党对于军事工作要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
(5)编制红军法规,明白地规定红军的任务,军事工作系统和政治工作系统的关系,红军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士兵会的权能及其和军事政治机关的关系。
(二)极端民主化
1.具体表现:
“由下而上的民主集权制”、“先交下级讨论,再由上级决议”等项错误主张,对于决议案的执行,表示种种勉强的态度。
2.纠正方法:
(1)从理论上铲除极端民主化的根苗。
①指出极端民主化的危险,在于损伤以至完全破坏党的组织,削弱以至完全毁灭党的战斗力,使党担负不起斗争的责任,由此造成革命的失败。
②指出极端民主化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散漫性。这种自由散漫性带到党内,就成了政治上的和组织上的极端民主化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任务根本不相容的。
(2)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
①党的领导机关要有正确的指导路线,遇事要拿出办法,以建立领导的中枢。
②上级机关要明了下级机关的情况和群众生活的情况,成为正确指导的客观基础。
③党的各级机关解决问题,不要太随便。一成决议,就须坚决执行。
④上级机关的决议,凡属重要一点的,必须迅速地传达到下级机关和党员群众中去。其办法是开活动分子会,或开支部以至纵队的党员大会(须看环境的可能),派人出席作报告。
⑤党的下级机关和党员群众对于上级机关的指示,要经过详尽的讨论,以求彻底地了解指示的意义,并决定对它的执行方法。
(三)非组织观点
1.少数不服从多数
(1)开会时要使到会的人尽量发表意见。有争论的问题,要把是非弄明白,不要调和敷衍。一次不能解决的,二次再议(以不妨碍工作为条件),以期得到明晰的结论。
(2)党的纪律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少数人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之后,必须拥护多数人所通过的决议。除必要时得在下一次会议再提出讨论外,不得在行动上有任何反对的表示。
2.非组织的批评
(1)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但是红军党内的批评有些不是这样,变成了攻击个人。其结果,不但毁坏了个人,也毁坏了党的组织。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纠正的方法,在于使党员明白批评的目的是增加党的战斗力以达到阶级斗争的胜利,不应当利用批评去做攻击个人的工具。
(2)许多党员不在党内批评而在党外去批评。这是因为一般党员还不懂得党的组织(会议等)的重要,以为批评在组织内或在组织外没有什么分别。纠正的方法,就是要教育党员懂得党的组织的重要性,对党委或同志有所批评应当在党的会议上提出。
(四)绝对平均主义
1.具体表现:
(1)发给伤兵用费,反对分伤轻伤重,要求平均发给。
(2)官长骑马,不认为是工作需要,而认为是不平等制度。
(3)分物品要求极端平均,不愿意有特别情形的部分多分去一点。
(4)背米不问大人小孩体强体弱,要平均背。
(5)住房子要分得一样平,司令部住了一间大点的房子也要骂起来。
(6)派勤务要派得一样平,稍微多做一点就不肯。甚至在一副担架两个伤兵的情况,宁愿大家抬不成,不愿把一个人抬了去。
2.观念来源:绝对平均主义的来源,和政治上的极端民主化一样,是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不过一则见之于政治生活方面,一则见之于物质生活方面罢了。
2.纠正方法:应指出绝对平均主义不但在资本主义没有消灭的时期,只是农民小资产者的一种幻想;就是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的分配也要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和工作的需要,决无所谓绝对的平均。红军人员的物质分配,应该做到大体上的平均,例如官兵薪饷平等,因为这是现时斗争环境所需要的。但是必须反对不问一切理由的绝对平均主义,因为这不是斗争的需要,适得其反,是于斗争有妨碍的。
(五)主观主义
1.主观主义:在某些党员中浓厚地存在,这对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因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至于党内的主观主义的批评,不要证据的乱说,或互相猜忌,往往酿成党内的无原则纠纷,破坏党的组织。
2.关于党内批评问题:有些同志的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他们不明白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
3.纠正方法: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
(1)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
(2)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
(3)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
(六)个人主义
1.具体表现:
(1)报复主义。在党内受了士兵同志的批评,到党外找机会报复他。在党内也寻报复,你在这次会议上说了我,我就在下次会议上找岔子报复你。这是一种削弱组织、削弱战斗力的销蚀剂。
(2)小团体主义。只注意自己小团体的利益,不注意整体的利益,表面上不是为个人,实际上包含了极狭隘的个人主义,同样地具有很大的销蚀作用和离心作用。
(3)雇佣思想。不认识党和红军都是执行革命任务的工具,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员。不认识自己是革命的主体,以为自己仅仅对长官个人负责任,不是对革命负责任。
(4)享乐主义。他们总是希望队伍开到大城市去。他们要到大城市不是为了去工作,而是为了去享乐。他们最不乐意的是在生活艰难的红色区域里工作。
(5)消极怠工。稍不遂意,就消极起来,不做工作。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教育,但也有是领导者处理问题、分配工作或执行纪律不适当。
(6)离队思想。在红军工作的人要求脱离队伍调地方工作的与日俱增。除了个人原因,其一是红军物质生活过差;二是长期斗争,感觉疲劳;三是领导者处理问题、分配工作或执行纪律不适当等项原因。
2.纠正方法:主要是加强教育,从思想上纠正个人主义。再则处理问题、分配工作、执行纪律要得当。并要设法改善红军的物质生活,利用一切可能时机休息整理,以改善物质条件。个人主义的社会来源是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在党内的反映,当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说明这一点。
(七)流寇思想
1.具体表现:
(1)不愿意做艰苦工作建立根据地,建立人民群众的政权,并由此去扩大政治影响,而只想用流动游击的方法,去扩大政治影响。
(2)扩大红军,不走由扩大地方赤卫队、地方红军到扩大主力红军的路线,而要走“招兵买马”“招降纳叛”的路线。
(3)不耐烦和群众在一块作艰苦的斗争,只希望跑到大城市去大吃大喝。
2.纠正方法:
(1)加紧教育,批评不正确思想,肃清流寇主义。
(2)对现有红军基本队伍和新来的俘虏兵,加紧反流氓意识的教育。
(3)争取有斗争经验的工农积极分子加入红军队伍,改变红军的成分。
(4)从斗争的工农群众中创造出新的红军部队。
(八)盲动主义残余
1.具体表现:
(1)不顾主观和客观条件的盲干。
(2)城市政策执行得不充分,不坚决。
(3)军纪松懈,特别是打败仗时。
(4)某些部队有烧屋行为。
(5)枪毙逃兵的制度和肉刑制度(封建军阀打人习惯)。
2.观念来源:流氓无产者的思想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的综合。
3.纠正方法:
(1) 从思想上肃清盲动主义。
(2) 从制度上和政策上纠正盲动的行为。
三、降低内耗,从组织建党到思想建党
《古田会议决议》除了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另外还针对党的组织问题、党内教育问题、红军宣传工作问题、士兵政治训练问题、废止肉刑问题、优待伤病兵问题、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关系问题纷纷进行了阐述。系统回答了建党、建军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的形成。
“上下同欲者胜,同床异梦者败”。在一个组织中,我们会发现三观不合,就容易矛盾不断,产生严重内耗。就像我们创业团队招人时,最核心的就是价值观一致。通过学习圈等方式遇到有相同方向和价值观的人,选择认同自己、适合自己的人,以提高招聘人才的“存活率”,也给后续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党的建设理论,同样也是统一思想、降低内耗的举措。
决议系统阐述了党的八大问题1.“党指挥枪”原则
党指挥枪的原则主要是解决平级和上下级之间的矛盾。
主要办法是实行双重领导,每一级,在军事长官外设一名党代表,后称政治委员。军事长官管枪,党代表或政委管人。因为枪是人掌握的,所以管人比管枪更带有根本性。
在军事上是各级长官负责,但是在党内,不管哪一级首长都得服从党。军队首长若是党员,自然要服从党的领导。如果他不是党员,那么可以启发他觉悟,在思想上政治上帮助他,争取他加入党组织。
红军初期,旧军阀的思想作风还很严重。军中党的领导不健全,需要党代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的威信,真正使枪置于党的领导下。好的党代表是代表党的,不管他业务能力如何,只要他会做人的工作,一切带枪的终究会听他的,或者不得不听他的。
2.支部建在连上
支部建在连队是教员的一大发明。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连是军队的基层。支部建在连上的最大优点是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
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教员领导的部队中,开小差逃跑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集体持枪逃走的现象。教员经过调查思考,他设想,如果有一个坚强的组织作为领导核心,并通过这个组织去密切联系战士群众,那么部队肯定会巩固下来,并且会得到发展壮大。于是教员采取果断措施,在工农出身的战士中大力发展新党员,同时在连队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
支部一建立,连队立刻有了灵魂。各支部按照教员的指示,布置党员们做好三件事:(1)学习当前形势,明确理想和目标;
(2)了解战士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工作,解除他们的顾虑,坚定革命的信心。
(3)积极培养和发展新党员。
支部下面有党小组。党小组几乎每天都要研究当天的情况。发现不良苗头就及时做工作,或向上一级党组织反映,同时发现和介绍优秀的好同志入党。
连队以上设党委或分党委,连以下设党小组。党委提出工作任务并向全体指战员公布。各支部负责落实并定期检查。团结、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是每个支部和党小组的经常性工作。
支部建在连队,广义地说就是把党的组织系统一竿子插到底,一直建到基层。党的基层组织与行政的基层单位、社会的基层结构一一对应。工农商兵学,东西南北中,都在党的领导之中。而反观国民党最大的问题就是基层空虚,其基层组织到县、区级为止,再下面就是空的。
3.思想入党
秋收起义后,教员率领的部队面临瓦解的危险。一些知识分子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与艰苦斗争的考验,纷纷脱党、叛离。教员急需一批党的新鲜血液来稳定队伍,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他决定在火线上大力发展工农分子入党。随后在水口镇的叶家祠堂,教员首次带领6名战士宣誓入党,这就是著名的水口建党。
然而组织上入了党,不等于思想上也入了党。向党宣誓只是开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还有一个漫长的自我改造过程。
教员对党员的要求很高,但是入党的条件不是很高。因为如果入党要求太高,就会影响党的发展扩大。同时党员有党纪约束,教育改造一个党内同志,比教育一个党外群众要容易得多。党员入党后,不但有责任团结教育党外群众,还必须时刻回忆入党誓言、对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这个过程永无止境,除非你为党献了身。
四、我们怎样才能少犯错误
是人就会犯错误,而思想错误是错误的原点。如果教员没能及时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就会造成更多损失,严重阻碍革命的事业。
能认识错误,知错就改,而且愿意改、乐意改,也非常难得。教员曾说,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成一个好同志。
我们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呢?“红色掌柜”陈云曾就这个问题三次请教教员。教员曾对他说:“你不是经验少,是思想方法不对头。”
而后在教员的指导下,他总结得出答案:要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与决策);交换、比较、反复(通过交流、比较和反复思考,达到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和正确判断)”十五字箴言。最后也推荐大家重温陈云老前辈的原著《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文末为大家附有原文)。
下期,我们一起进入教员的经典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看教员如何纠正党内对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坚定部队理想信念与道路自信。
附:陈云《怎样才能少犯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