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助人为乐的孩子为啥在家就变了?
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在学校,孩子是班级里面的积极分子,什么活动都非常上心,也乐于帮助在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但是回家了又是另一番模样,让孩子帮忙做点家务,他就各种喊累、没空。
那为什么孩子家里家外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呢?
首先,这跟父母照顾的太周到有关。
每个孩子是家中的宝,在家往往都处于中心位置,是全家人保护的对象。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事情父母会先帮他们打理好,所以,家长并没有给孩子培养相应的家庭义务,孩子呢,也因此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而孩子在外十分主动,是因为青春期“表现欲”的突出。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总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就会积极地去表现,做一些能够让周围的人非常满意的举动,以此来得到夸奖,从而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那我们如何能让孩子表里如一,既能在外面助人为乐,也能够在家里帮助家人呢?
首先,家长们要改变之前的养育方法,学会给孩子布置任务。
想让孩子改变在家的状态,家长们就不要在生活上继续大包大揽。可以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为家人做一些事情,比如:买菜、照顾宠物、或者是吃完饭收拾碗筷等,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务活,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能力帮助父母做很多事情了,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作为家庭一份子的重要性。
当然,很多孩子是不会心甘情愿去做些事情的,这就需要家长们平常多引导和鼓励。
除此之外呢,家长们还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想要培养真正发自内心乐于助人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父母以身作则。如果父母言行不一,把道理给孩子讲的头头是道,自己却不这样做,那么孩子也就很难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所以,父母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帮助他人,比如:邻里之间相互关照、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在公车上给老人让座等等。父母通过这一系列的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承担着教育孩子成就学业的责任,还担负着传承中华文明、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重任,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培养出品德兼优的好孩子。
每天学一点育儿知识,让我们成为更懂孩子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