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16077/bf5fa197815207f7.jpg)
解读中国家庭心理反哺现象
心理反哺:
反哺的意思:反过来哺育,传说小乌鸦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老乌鸦。比喻子女长大后赡养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在养孩子过程中,父母身在容器位,主职能为孩子的心理提供能量;而如果反向太多去榨取孩子的心理能量来反哺自己,就会影响孩子健康幸福。
《爸爸去哪儿》中父亲林永健老师让我们看到很多典型“中国式父亲”的影子。一旦孩子做了让自己不满意的事,林永健老师基本上都会对孩子发脾气,很多时候甚至都没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比如儿子大竣把饮料都装书包里,林永健就想当然以为大竣是在贪小便宜,不分青红皂白就发起了脾气。实际,大竣是为了把饮料收起来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还有就是那句“我是你爹”的表达,潜台词是:你要听我的。
大竣在执行“守护糖果”任务中经不住诱惑吃了几颗糖果,林爸爸的表现完全陷入情绪里,反复地问孩子:“你为什么吃?人家说好了,让你看好了,你吃什么吃呀?”最后甚至说:“你自己考虑考虑吧,爸爸不管你了。”
事实上,每一次林爸爸脾气上来时,在失控的状态下,化更像一个小孩——任性地发脾气,也即我们没有在一个成年态的位置,而是回到儿童态,没有能力去正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大发雷霆,导致孩子把过多精力放在担心家长的生气上,而非常自责,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并且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还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应对来自家长的责骂和汹涌而来的负面情绪,致使真正能用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改过的能量所剩无几。这肯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每个生命的内在都有积极向善的种子。父母能做的,最好是情倩稳定,静静陪伴与等待,孩子就会自动向一个正确的方向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