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现代阅读启示录
身处一个喜欢发表意见多于听意见的年代,我发现有一部分人他们从来不论事情的真假,看了一个掐头去尾的短视频便可洋洋洒洒地发表高论。最后你问他是否了解这件事的始末,他告诉你,没有,我只是看了这个视频而已。
很有意思,既然你都没有了解整件事的始末,那你是怎么几大行几大行地发表言论的?你读书也是这样读完的吗?囫囵吞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说到读书的问题,有一本书特别适合现在的人们去看,那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艾德勒,曾经担任《大英百科全书》第十五版的编辑指导。
(莫提默·J.艾德勒。)
1.“读书这件小事”
这本书里有一章叫“公正地判断一本书”,文中说:
意思很简单,一本书你起码要看过,得懂它说什么,你才能去判断你赞不赞成,同不同意,或者书写得好不好、是不是废话等等。
我们好辩,而好辩往往是为了胜利、为了赢而辩,这就已经忽略了辩论的出发点。这本书引用了亚里士多德《诗学》里提到的一段话:
而这句话也刚好和亚里士多德的另一句话相呼应:“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画像。)
亚里士多德给了我们一个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忠告,大家通常是为了赢而辩论,也就是为了辩论在辩论,但却没想到辩论的真正目的是要学习真理。读书也是一样,读书首先要有一种谦逊的态度,这个谦逊不是要放下自己,完全丢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而是要重新想到什么叫读书,什么叫学习。
2.“读书这件大事”
这本书将读书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你从阅读里面获得一些和原先熟知的事物相接近的新资讯,这非常简单。好比一个人对玛雅文明有所了解,他只要随便翻一些相关内容的书,对他来说都非常好理解,只是增加了新的资料而已,并没有动摇原来理解事物的框架。
或许对于读书这件事来说,书中所提的的第二种阅读才是最重要的学习,以一开始不相等的理解程度为基础开始看书
我在平时是相对于而言比较喜欢看书的,平时有机会有人可以说话或是聊天时也会讨论自己喜欢看的书。但我遇到有些人看到一些看不懂的文章或书就会说作者太糟糕,非常差劲,写得东西根本看不懂。他们从来不去怀疑到底是作者写得糟还是自己的理解程度不够。我认为,如果是自己的理解能力的问题就不应该掩饰与躲避,应该去想办法看懂它。所谓“学习”二字的含义就是从不懂到懂的一个过程,如果我们读书只是读我们已经知道和懂得的东西,那何来“学习”一说?
(画作《在阴凉处的94》,作者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后文艺复兴时期浪漫主义派别作品。“你的心脏还痛吗?”)
很多人都想知道读书怎样才能读得快一点,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是最重要的不是怎样读得快,而是要知道用什么样的速度去读什么样的书。换句话说就是,不同种类的阅读要选择不同的阅读速度。比如琼瑶的爱情小说,我们是像看电影那样快速地把它过一遍,还是像红学家研究《红楼梦》那样透彻读完?两者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完全不同,就看你自己觉得值不值。
当然我不是说有的书要慢慢的读有的书就应该快速的读,这其实要取决于你的目的。假如你只是出于娱乐休闲,你可以轻松地翻阅《红楼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假如你是一个研究人员,要研究琼瑶的爱情小说,研究里面的主题和人物心理,那么你就要像对待学术著作那样去仔细阅读,要做笔记,要划线,要钻进去看。
(画作《在花园里》,作者华金·索罗拉,印象派作品。“有没有按时吃药?”)
任何时候都要搞清楚,作为一名读者,我们是主动的,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目的,知道自己看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有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方法,进而有不同的阅读模式。同一本书可以很迅速很简略地读,也可以很细致地去读。这种把阅读层次分出来的想法就是莫提默·J.艾德勒与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最了不起的说法。当然,从古至今类似的说法也有许多,这也不足为奇。但这本书好处是充满了细节,可以作为阅读方法的工具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目录片段。)
前面已经说过,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追求阅读的速度,而这本书不会教你速读,它教你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一本书的梗概。如果你的阅读层次只是想知道一本书大概说了些什么,不需要太深入,那还是有方法的。
3.略读一本书与简式阅读
这本书把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略读一本书其实并不困难。
这样看完一本书,翻过来,合上它,你再问自己,这是本什么样的书?作者想达到什么目的?他想干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东西?这种读法就是第二个层次的阅读:简式阅读。
(画作《两个看书的年轻女孩》,作者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印象派作品。“是不是还失眠?”)
4.分析性阅读
如果你遇到一本很特别的书或是很重要的经典,或者你出于特别的需要,要仔细阅读一本很普通的书,这时候就进入了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性阅读。
你不要觉得这样看书既累又慢,没错,进入分析性阅读是会比较慢,但是你越主动,书就会读得越有效。我们不是要讲究“快”,而是要讲究“效”。
(画作《看书的小丑》,作者胡安·格里斯,立体主义派别作品。“还是痛。”)
5.主题阅读
阅读的最后一个层次叫做主题阅读或者比较阅读。什么叫主题阅读呢?举个例子,我写书评的时候有时候会围绕某一个观点来讲,虽然说书籍和人分地域与时间,但只要能被我的那个观点所串联起来的我都会写道。这可以算是某种低层次的主题阅读。
(画作《看书的女人》,作者乔治·布拉克,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派别作品。“我不喜欢吃药。”)
所谓主题阅读,就是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学者,一个博士生、硕士生,你对某个问题很感兴趣,你要挖掘它。比如说,你对滑板很感兴趣,想研究一下滑板,那就要知道滑板的历史,滑板的方法,有没有滑板的名人。你要找很多不同的书或者材料,不一定都是讲滑板的,但一定是与滑板的题材有关联的部分,你要将他们抽取出来阅读。如此一来,你的阅读量会非常地庞大,这种阅读被艾德勒和范多伦认为是高层次的阅读。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看书而看书,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是为了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阅读。你像一个学者一样,给自己设定了目标,在此目标下搜集相关或不同层面的书籍来阅读,包括上网、看报纸、看杂志,这时候你的阅读是最为主动的,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业余学者了。
(画作《正在看书的吉恩》,作者约翰·布特拉比,表现主义派别作品。“我还是失眠。”)
在这个遍地是书的年代,怎样阅读一本书,变成了我们看书之前必须要懂的一件首要问题。
(画作《玩具与看书的男孩》,作者奥古斯特·马克,表现主义派别作品。“我好孤独。”)
不仅如此,在生活中,当你发表言论或是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请你像评价一本书那样,肯定地说出:“我了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