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713708/b858f1874ff4dac4.jpg)
今天,我读的是《远处的青山》中的一篇散文《一次晨祷》。
读这篇文章之前,我有意没有看作者是谁,也没有看作者的简介。有意回避的目的,是减少作者的名气给我暗示,影响我的体验和观点。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不断地说“哇塞”,他怎么说得这么透彻明白。
早晨起来的时候,你会跟你的生命说些什么?你如何看待人世间的艰难与轻松?
作者认为,如果你把艰难当做礼物,当做喜爱的东西,你就是在与上帝同在。艰难会留给你记忆,带你成长。而轻松,在你的记忆中一晃而过,不留痕迹。
对,(忽略宗教信仰)我认同这样的哲理。我读它,就好像写给自己的祷告词,十分贴切。
我知道,人的大脑喜欢轻松,回避困难与艰难。但我又知道,一旦与困难、艰难交手,正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
我有回避困难、艰难的习惯,或许我比较幸运,有家人或年长者为我遮风挡雨。
然而,当我开始独自面对和认识艰难、困难、痛苦等不顺之事时,我学习从内心的抗拒,到和它握手言和。
这篇文章,唤醒了我内心深处的那种认同感。我想到了瑞·达利欧《原则》中的一句名言:痛苦+反思=进步。与此同理。
读了这篇散文后,我暗暗提醒自己:我爱艰难,我要以艰难为伴。
因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是艰难的,不如意才是生活的真相。
当我们如意的时候,那就偷着乐吧。赶紧让自己乐享其中,因为它只占人生的十分之一二。
每日都有艰难之事,它是生活常态。我会晨起与它对话,“感谢你的光临”。
作者的忠告:
你必须相当热心和良善,将你的艰难宠惯,使它离不了你,使它像孩子一样依赖你。
你若做到这一步,你将不再愿意来人将它从你手里夺走。
你必须成为自己的一个世界,你的艰难应是这世界中心,吸引着你,有朝一日,它将越过你,以其重力影响一个命运,一个人,影响上帝。当它成熟,上帝将进入到你的艰难之中。除了在此你,难道还会在别处与上帝相遇吗?
我的感受
读这篇带有诗意的散文,让人心情愉悦。然而它的语言又带有哲思,让人思考深刻。
诗人就是把日常的事物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韵味醇厚。
度娘:
作者简介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奥地利诗人。出生于布拉格,早期代表作为《生活与诗歌》(1894)、《梦幻》(1897)、《耶稣降临节》(1898)等;成熟期的代表作有《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新诗续集》(1908)及《杜伊诺哀歌》(1922)等。此外,里尔克还有日记体长篇小说《马尔特手记》。
人物评价
里尔克是“中世纪以来操德语的民族拥有的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使德语诗歌臻于完美”。(奥地利作家罗伯特·慕齐尔评)
里尔克在诗歌艺术的造诣上,永生到放射着穿透时空的日益高远的光辉,就一些著名篇什的艺术纵深度而论,就其对心灵的撞击程度而论,真可称之为经风雨而泣鬼神。(中国作家、诗人绿原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