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打算做《摔跤吧爸爸》的专题,说已经想好了角度,要我猜是什么点。
为了猜这个题目,我打算去看电影。没想到看得眼泪哗啦啦地流。
比起《血战钢锯城》的深度,这个电影不是那么深,它其实挺娱乐大众的,里面有些励志、有些体育运动的惊心动魄、有些爱国主义、有些女权主义等,什么都有一点,故事节奏也相当好。平心而论,极有可能不会再看一遍。
但是我确实被感动,哭得稀里哗啦,哭是因为自己,是因为我的爸爸,我感谢这个故事本身的层次,情感线之长,把我内心关于父亲的种种复杂情绪牵动起来,也让我能够在一个温暖丰富的情感中审视我自己部分与父亲的关系。
回来看了很多影评,发现每个人在里面看到的不一样,有的人看到了育儿,谈是不是要逼女儿去实现潜力;有的看到了女人是不是要向前一步,反击男权;有人看到了专业主义和野路子的区别……而在女儿与父亲关系这个层面,我看到的是一位偏执、专制的父亲,一个并不完美的、还想要给女儿爱的父亲,他给女儿伤痕累累又堪称无私伟大的爱,他们之间的原谅、对话、和解是渐渐达成的,这个爱与和解的过程也许是我们每个女儿都要经历的。
有些女儿的命运是替父从军
父母该不该让儿女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个问题不必问。
因为每个儿女都是家族信息的携带系统,父母的情绪、人生使命等强烈的个人信息,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无意识下载到了身体里,你就是作为父母的一部分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就算你理性地回答“不应该被迫完成父母的梦想”,然而在某种程度上,你一定是遵照着父母的意志前行。不管是正向遵守,还是刻意反向而行,那都是“认同”。
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曾是全国的摔跤冠军,年轻时因为摔跤养不活自己,他就只好放弃了摔跤,但是没能得到国际冠军的遗憾一直都在,后来他想生个儿子来完成自己的梦想,但是他却生了四个女儿,就在他打算放弃自己的梦想时,偶然的机会,发现两个女儿都非常能打架,甚至把男孩都打得鼻青脸肿,他忽然发现了自己思维的误区,意识到女儿也可以拿冠军,他决定开始培养女儿完成自己的梦想。这整个电影很简单,就是讲这个父亲如何培养两个女儿最终站到国家摔跤冠军的领奖台上。
父亲的梦想,就算不强加给女儿,在女儿的自我认同中也起到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是女儿一生力量的来源。
从小到大,如果你的爸爸喜欢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你获得的一点点荣誉,小时候是奖状,后来长大后是领导怎么表扬,得了什么奖,找了什么工作……如果他发自内心地引以为豪。一个女儿就自然“读懂了”这样的自己是好的,值得被爱的,就会往这个方向发展。
如果这个父亲特别“得志”,自己的人生是“成功”,女儿认同这样的爸爸,她会想要延续这样的骄傲;如果这个时候父亲本身还不是一个那么“得志”的状态,这个女儿“下载”到的“期待和梦想”就是代父从军,一定要完成这个梦想,会更加地努力。
吉塔的父亲,不得志,偏偏意志特别坚定,力量太强,哪怕冒犯全天下。于是两个女儿就成为了替父从军的女儿。
作为女儿,当然排斥被强加别人的梦想。直到去参加了一场同龄人的婚礼,才发现如果不走摔跤这条路,她们的命运就是一辈子做家务,生孩子的妇女,新娘哭着说“你的父亲至少把你当他的孩子看,而我的父亲把我当商品。”
这是她们第一次走出自己的世界,看到了父亲的选择。虽然父亲最开始的发心是“自私”的,让她们完成自己的梦想,可是,她们也理解到一点,即便如此,父亲的爱才能帮助走出女人自己的人生之路来。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恨父母要我们看书做作业,但是有一天明白过来,只有高考这一条路才能改变当农民的命运,于是开始理解了父亲。身为农民的父亲可能也是因为受了没文化的苦,才会竭尽全力地“托举”儿女去走向自己没去过的远方。
这是一个认知的改变。然而,这个时候她们心中并没有与父亲真正和解。
写到这里,想说其实“替父从军”,也是80后独生子女中多数女儿的命运,因为没有儿子,她们身上承担了儿子的使命,她们自觉下载到了家庭和父亲的梦想,可以说我这样的女儿从小不但没有被重男轻女过,甚至还是百般呵护长大的,但同时我们也承担着父亲强烈的梦想投射。
父母只有一个,我们不敢远嫁,不敢病,不敢做自己,因为有很多使命。
就说我,作为唯一的女儿,我一直自觉自己像男孩一样应该去实现家族梦想,为此,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承认自己女性的一面。
在社会上跌跌撞撞,我不希望别人把我看成女性,争强好胜,心很累,我怕他们看轻我;
结婚生子,特别在履行母职的时候,会焦虑于自己的家庭付出,在社会竞争中会弱势,如果我们不再能够承担父母期待中儿子的使命,也会否定自己,怕自己在父亲心中不再是能够让他骄傲的女儿,因而有特别多矛盾。有段话四溅,一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期待,就反感。这个也是我自己身上并没有达成整合的部分。
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
替父从军的女儿失去自我,等到青春期来临,会有一个时期要借助和父亲逐渐疏远来确认自我。
很像吉塔去体育学院的那一段,她放飞自我,她抛弃了父亲那一套,世界之大在她面前展开。她觉得父亲过时了,她也恨父亲剥夺了他的自由,她背叛了家族、父亲和自己的过去。
她通过反叛完成自我。可是越是要通过否定,来证明自己,越是证明她跟过去的关系紧密。这不是真正的独立,而是独立的前奏。真正的独立则是要反思你走到这里,看看更大的世界,然后再回来从原点出发,找到哪里是你。
看过世界的吉塔回到家里来,跟父亲摔跤比赛,打败了父亲。这也是她心理上远离父亲。她也很痛,她打败了父亲,却感受到了亲情的隔离,但是除了这种方式,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她否定了父亲,也是否定自己,所以才如此难过。
她离开家的时候父亲站在阳台上注视着她,我泪如泉涌。
我年轻的时候每次离家的时候,我每次都带着对家的厌弃逃离,在心里一遍遍鄙视他们强加给我的控制,然而父亲默默每次注视我离家的身影,都在我心里。从来没和他讨论过我的不亲近,对他们的逃避,但是能够感受到他默默注视着我,那个复杂的眼神让我心疼。
去体育学院之后,吉塔的父亲越来越老了,他渐渐力不从心,他在旧世界,守着自己的梦想,已失去了对大女儿的控制,甚至是情感维系。
所有的父亲显出老年的样子,都是从对儿女的无能为力开始。第一次发现我爸爸是个老年人的体态的时候,我偷偷地哭了一场。我的世界越来越大,越来越能操控自己,他越来越老,他只有旧有的梦想,而我还在嫌弃他的梦想。他已经一无所有,只有我,而我一直拒绝他,他的无能为力是我永远的惭愧。
吉塔经历了几次惨败的比赛之后,在最低落的时候,她打电话给父亲,她说了句对不起,父亲和她都哭了起来。
吉塔的妹妹说,你说父亲的那一套过时了,可不要忘记你是如何走到这来的。
这句话其实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对父亲的拒绝,其实是拒绝了自己的过去。“别忘了你是如果从一个乡村的小姑娘,变成全国冠军的。”妹妹的话击打着吉塔的心。是的,我们都太埋怨父亲对你的束缚,控制,强加给你的梦想,你有了你的新世界,可是却忘记了你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走到了今天。
很多时候爱与伤害是同源的,怎能拒绝一个,保留一个?
吉塔在场内比赛,父亲在观众席上一直关注着她,那一刻我明白,这是千万个父亲的化身,当你在社会上拼搏的时候,获得荣光,遭受挫折,观众席上永远坐着父亲。不,其实也不是坐着,你是带着所有和他一起的经历,他的血、他的肉、他灌注在你身体里的信念和力量,去比赛的,他就在你内化了的自我里。
不能拒绝一个事实是,你本来就是父亲的一部分,如果不与他和解又如何,他并不完美,他的爱给你伤害,你的力量和伤害其实是同源的。
吉塔的父亲是偏执的,的确是父权,一开始我很不赞同,看完了我也不赞同,他让自己的女儿完成自己的梦想,替她选择道路,可是尽管父亲饱受争议,但是不妨碍他的伟大。
我的父亲从小对我严格要求,我不能原谅他给我巨大情感压力,我恨他加在我身上的控制,然而,不是这样,他不是他,我也不是今天的我。
像吉塔,从小得到的爱和控制怎么能分开。或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方式。它是复杂的,一口吞下去的时候,是互相摘不清楚的。
一条与父亲的和解之路是一辈子,要承认你身上的局限,就是他的局限,也要学着整合内在父母加诸你的各种信息。只能说,过去爸爸已经尽力了,现在该我们尽力了。
影片最后,吉塔在决赛中迎战最强大的对手,即使爸爸不在场,吉塔也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打败对手了,爸爸不再是一个物理的爸爸,而是内在的爸爸,她和爸爸永不分离,因为爸爸的爱和教导,包括信念和梦想都已经内化成了她自己的了,她的力量之源可以是自己了,她拥抱过去,也能够独立自主,她已经真正能令爸爸为她骄傲了。
我的朋友告诉我,看完之后,给父亲发了信息问,我是不是你的骄傲。
我这样的人完全对父亲说不出这样的话,问不出这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消问,父亲一定会说是,就像他一直表现的那样,但他越这么说,我会越惭愧,毕竟,从未给过他长大以后真正的拥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