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在世界环境日之后 进阶课之前

写在世界环境日之后 进阶课之前

作者: 彣言 | 来源:发表于2018-06-07 20:32 被阅读0次

    在面对一幅丛林的画面之时,你看到了什么?


    不仅有画面内可见的树木,鸟兽,也有画面外的小虫子,土中的蚯蚓,漂浮在空中的微生物,蘑菇的孢子……
    如此,才形成完整循环的生态。

    和熊亮老师探讨进阶课时的这个关键词,令我眼前一亮;也因由前几日世界环境日的原因,令我浮想联翩。


    作为刚带完一任进阶课、即将开始新进阶课任期的老师,在这个关于「生态」的比喻里,最先想讲的,是这片‘老师-学生-家长’和谐循环的生态系统内的——森林。
    我们的教学中培育的第一片森林,是进阶课。也依然是参与人数最多的课程。

    步入这片进阶森林中,首先看到的是充满无心之美、自由生长、小巧可爱的花花草草。这些是进阶课一开篇的主题——瓷器中的纹样。


    瓷器课

    虽起名叫瓷器课,不过其中,蕴含更多的是笔墨的游戏、与毛笔的率性使用;所画的题材多为纹样,兼具装饰性,小巧可爱,是这片森林中最具灵气的所在。 作为课程伊始,熟悉笔、熟悉放松手、摒弃儿童画的僵滞呆板,方为良好开端,也才能更好的深入学习下去。


    麟杰:满溢的气韵,带给我们敦煌在盛唐时期的那种朝气蓬勃元气满满的气象。灵动、飘逸,完全摆脱了重力感。下面波浪翻涌,他飞的这么怡然自得,上方的树枝好像他身体的延伸一样,也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线条的悦动灵活非常显现出这只鸟轻盈的体态,而且透露出愉悦欢欣的心情来。 是上乘之作! 线条的搭配值得玩味,要张弛有度,才好玩。这里出现的线条能看到长而粗的线,短而密的线,各种搭配都协调,同时更重要的是每一根都有力量,无形中让这幅画显得活力四射。

    渐渐的,从这片森林的外围走向深处,我们看到更多的灌木乔木出现了,匍匐在地面上的花草少了些,但在这些乔木高植的区域,似乎看得到衣袂飘飘的高人穿行其间。 很多都穿着魏晋时期的衣服,高古典雅,令人神往。这些仙子,充满了东方韵味,是我们进阶课第二章节的主题——人物。


    进阶人物 风神

    风渐渐大起来,渐渐有水声。你注意到似乎风是从上方吹下来的,定睛一瞧,嘿!风神的肚子圆滚滚的,正鼓着腮帮子吹风呢! 吹起了洛神的天衣与众仙女的飘带,也吹起了曹植的大船和他缥缈的神思,也把吴道子的画笔吹的更加「吴带生风」了,充满了张力。

    不过,却没有吹醒树荫下睡着的老者。 你看着他,似老非老,似枯似荣,都快和身后所倚的老树一样嶙峋了,微风吹着他的白色长眉,衬着他的安详神态,好像已经入定了。 只有当他睁开眼的时候,你才能注视到他眼中充满智慧的精光,那一刻你才会真的懂得他是多么具有生命力的罗汉,充满东方禅思。


    知乐
    瀚方
    珺皓:被刻刀劈过的痕迹特别明显,甚至还有点像山峰,无形中有点像山水画中的「斧劈皴」。万事万物其实都有相通的地方,肖像画画出山水画的皴感,这也是意外但又合理的惊喜。
    径修:线条的组织关系,极有秩序而且有韵律感,同时他们也让画面显得很具装饰性。

    三个月驻足其间的日子里,会逐渐了解到这个区域是进阶森林最广博的地带,充满了各具神态的人物,也会开始感受到东方线条的美感,疏密有序、富于韵律。屏气凝神的画好一根「春蚕吐丝」的长线后,你会渐渐发现能将顾恺之、吴道子、陈洪绶的线条吹的充满张力的风,也会吹到你的画面里。


    珺皓:张扬的动势,有风吹过的质感

    迈步更深的丛林中,树木更高了,在深深的树影中,有小撮小撮水草丰茂之地被阳光晒到,仔细看都可用来作为饲料叻。在水边有众多动物闲庭信步: 有卧着反刍的牛,也有在树枝之间跳跃的牧谿猴儿。极其宁静的李公麟的马,却忽然在下一刻被惊起,幸好被拴着,不然就要烈性大发长奔而去了! 他是被什么惊起的呢?



    新雨:马的气质是奔腾跳跃的,这幅画中也是如此。首先我们看他这么大的眼睛,还有飞扬的鬃毛,以及高高扬起的蹄子,都是画面中的【动势】。这些动势体现了马的气质,也是画面中除了宁静安定之外的一些灵动元素。很棒喔! 我特别喜欢眼睛这部分。上眼睑和下眼睑的曲线流畅,而且变化细腻,眼珠的位置也巧妙。这部分软的也很有层次感,虽然整体上都很淡,但是依然做到了浓淡相宜。

    一时看不清楚,但顺着马高昂着头的视线看去,空中隐隐约约的一只巨大神兽,湮没在‘巃气’中: 山气巃巃,触石兴云,这半隐半现之间似乎可以看到熟悉的造型——
    🐲🐲🐲
    AHA,原来是课程中极其难以刻画的陈容笔下的神龙哇。


    陈容原作 学生作品

    很多身处其中的小朋友都感慨:动物可比人物难画多了! 不过经历了这片充满动物的片区里,你会增加不少写实的观察,并且懂得工笔画的基本原理,还会有来自西方的大师笔下的动物们跑来串场子,带来很多东西方艺术形式的对比。


    西方动物串场

    你或许会惊讶于亨利摩尔充满‘建设感’的动物速写,也许会为古亚旭浮雕中那只因中箭而面容悲怆的狮子而伤心落泪,也会对毕加索的动物版画有更深的认识,而且还会回想起来“噢 在人物课那会我们也看到了达芬奇、教堂雕塑等等西方元素呢” ~ 这些深度且平行的对比,是让我们得以从东方传统中跳将出来,拥有世界范围内的美学眼光。


    森林最深深处,是充满仪式感的所在。在这片森林的最中心处,是九层「藻井」。这是我们中国古建室内装饰的最高形式,只会在重要场合才会出现——你或许会想起乾清宫、辟雍,或是佛寺中佛像的顶部。


    藻井结构与敦煌壁画中平面化的藻井图案

    这些藻井呈现出深邃的空间感,木梁上画匠刻画的纹样色彩也强化了这一点。 在这些充满秩序性的色块中,画匠有限的调色盘变成了斑斓的色彩宇宙,充满着明度、色相的对比与联系,也将森林的中心地带映照的分外夏加尔式的流光飞舞。


    佛像的背光,带着最炫目的色彩变化,在敦煌
    麟杰:细节呈现出色彩课开端的「器物之美」,线条绵长,色彩已经具有初步的整体观

    这个区域古树参天,落木萧萧,你却能够很轻易的在每片叶子中看到晚霞的样子,看到空中飞荧的各色反光,了解到色彩理论中既理性又感性的一面。
    如果用课中我们学习过的大师来重述这句话,那就是“既夏加尔又霍克尼的色彩理论”吧?


    我时常会想象,刚看完网课关上屏幕后的孩子,是怎样一种心态。 是一种寂静吗?还是匆忙的转头去完成作业呢? 如果课程是可见的树林,我们的孩子会发现藏在课程中间的这些小昆虫小生物么?
    我们好期待他们看到丰富的森林,能感受到复合的生态系统,了解到很多课程之外的延伸,和老师们并没有明示、需要独自体会的一些东西。

    却不是完全独自面对。
    不是面对屏幕黑下来之后的空寂与茫然无措。

    因为,网课只是我们——「反转课堂」中知识输入的部分,是这个教学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但却并不绝对重心的环节。 在整个生态中,还有更为重要的辅导各班的优秀带课老师,不仅答疑解惑,深入细致的点评,同时也拉近了屏幕之间孩子们的距离,维持着网课的温度。

    这些看不见的森林生态,是我们在熊老师艺术课中所用心维护的。
    而我们与孩子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带课老师与熊亮老师之间,是「共生关系」。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相应的成长。
    在老师不定期的自发讨论与分享中,扩展了各自的专业度。
    在与熊亮老师设计、探讨课程与教学法时,也是双方皆有收获。
    这些,都成为这方森林中的生态系统正循环。

    这也忽然让我在快结束的时候回想起一段对我震撼蛮大的一句话——

    懂的时候,要能够有让自己懂的力量,要聆听对方的轻声细语,并与自己的想法结合。
    要能探知未知的世界,不是将已知的事告诉孩子们。每天要想想我们到底在教什么,有多少东西是小孩通过搜索引擎就能找得到。
    只透过老师的力量来教学是不够的,要透过学生来相互支持。

    而我们各班的老师,也都如同维吉尔等待但丁一样,等待每一位来自屏幕另一方的你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在世界环境日之后 进阶课之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vw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