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过年的日子,人和人见面,总是会找出吉利话的由头,寒暄两句。包括楼底下的保安,也会看我最近快递比较多,戏称“是不是都是年货。"我吱吱呼呼的含糊答应着,因为我也没想过答案是什么,过来的这么多快递,有些是深夜冲动下的单,有些是希望路上有些快递,看着APP里面有种礼物朝我奔来的希望之感,实物到底是什么,基本是很尾部的细枝末节。把这些真相都说出来会消耗大约六十秒的时间。如果我回答,是啊,快过年了。语速快一点的话,两秒就能结束谈话。那天看到网上有人总结,说敷衍是双方默认的节约成本的交流,必不可缺。
令人想到一种设备,叫高清插口欺骗器。就是有些电脑,如果插着高清线连着大屏幕的话,就不会息屏。但出于下载文件的需求,在不用连接大屏幕的前提下,接上这个小小的欺骗器,就能顺利让电脑不息屏(在电源设置上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敷衍就是一种软性的欺骗器。
是不经大脑的默认交流模式,它是经过打磨的。用几个简单的单词,就能结束一段谈话,让双方不至于太尴尬。
就拿早上问好这件事情,邻居同事,看见你迎面走来,询问说去哪啊,嘴里自动来上一句,出去办事。对方也不会紧跟着来上一句,去办什么事。这样问太有点没眼力价了。就是一个小招呼,两人之间保持微弱的电流关系。比彼此都看到对方,然后没有一个信号来回的效果要好很多。真不是没有必要,如果不说上这么一句,心思细腻的人心底还会嘀咕,到底在哪里出了什么别扭?思前想后浪费的那些脑神经,比直接调用敷衍,这种快捷方式,要大得多。
在这个层面上来讲,敷衍是有经济价值的。
肯定会显得不够真诚,但每分每秒都要显得真诚,就会很累。
回忆身边熟悉的那些经典老好人,外形都不是精力很充沛的样子。因为他在逢人必真诚这件事情上消耗了过多的能量,在专注力上是耗散的。在对人对事上是没有取舍的。更好的处理方法是,不用显得自己特别NICE,不用因为对方称赞自己足够NICE就对事物有求必应。如果这方面有所损耗的话,就注定反推自己要在某些事情上达到一种专业的程度,使得大家伙不得不因为一些刚性需求,而忽略你平时的不礼貌。毕竟很多人不是身处服务业,每分每秒笑容可掬,对自己而言,一天下来,也是一条恐怖故事。
最后,我临走要回家的时候,保安叫住我,询问我一个字应该怎么念,他拿出一张白纸,上面用圆珠笔写着一个组合字,类似民间那种把招财进宝四个字写成一个字的组合字,也很想一个biang biang面那个好难写的字,从字和字之间的组合可以猜到也是升官发财的意思。我马上表示自己完全不懂,需要他指教一二,保安很得意地叫我这个字应该怎么读。我点头称是,最后也没有完全记下这个字应该怎么读。保安这个问题应该会问很多人。很多学历比他高的人未必都能读明白这个字的读音。这个也并不影响他以后到底会不会升职加薪,就是过年前的一个吉利游戏,他高高兴兴教人识字,我们笑容满面地点头称是。大家都皆大欢喜,也都不会想到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