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历
实话实说,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我读了十多年的书,一直在学习,却不知道怎么思考,也不知道应该思考什么问题。
小学读完了读初中,初中读完看到大多数都读高中,就也跟着大部队去读了高中,高中读完了就看自己够的上那个大学就去上了,专业什么的也是调剂的,大学毕业后看到大家都在考研,于是又跟风去考研了。
不知道是不是误打误撞运气好,继续跟着本科的专业考上了研,又继续读了三年。后来就想着该出来找工作了,刚毕业的时候在所在的城市没找到就回家附近的城市找,找到了工作在这单位一呆就是十来年。
其间,虽然也有迷茫,也有考公务员、换工作的挣扎,可终究抵不过安稳的想法,于是在错失一次次机会后就心安理得的作罢了。
前几天读《纳瓦尔宝典》才知道,年轻人应该思考什么问题。都说四十不惑,或许是读书读的少,或许是读了也没有认真思考,反正从没有人告诉我,年轻人应该思考这些问题,也不知道现在想这些问题还来得及吗?
不过,至少可以把这些问题分享出来,也让有更多的年轻人早点思考这个问题。
三个重要问题
纳瓦尔告诉我们,要在重要决定上花更多的时间,在哪里生活,和谁在一起,从事什么职业。
我们每个人都花大量时间去工作,却很少花时间想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住在某个城市,却很少花时间认真思考哪个城市更适宜我们宜居。
我们很多人一辈子人跟一个人在一起,却很少刚开始的时候就花时间思考应该跟谁在一起生活。
每一个问题都关系到我们的终身,可我们甚至没有多花一天的时间去思考它、琢磨它、分析它。
我们只是按部就班的根据我们的专业找工作,而不是我们的兴趣;我们就是按部就班的跟着工作就定居了某个城市,而不是根据我们的喜好;我们就是跟着当初的恋爱就一步步结婚生子养娃带娃,而不是根据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以为我们没得选择,其实我们的选择有很多。只要我们花时间认真思考。
这些事情值得你先花一到两年时间认真思考再做决定。对于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放下手头的所有事情,专门拿出时间认真思考——纳瓦尔
我们该如何刻意思考
思考看起来容易,可针对特定问题的特意思考估计很多人都不会。我也一样,直到我最近学习了李笑来老师的《思考的真相》,才对思考有了一点认识。
所谓的思考 就是想自己认真提问,而后向自己认真交代。无非是从四个简单的基础要素——“定义、分类、比较、因果”进行仔细分析后得出的结果。——思考的真相
- 定义就是什么是什么,思考任何问题都需要先对它进行定义,做到有必要和无歧义即可。
- 所谓分类就是就你要思考的问题,分成若干个方面来进行考虑,然后看分成这些方面是不是合理的,即它们之间是否相互独立不重合,再看看这样分是不是完整的,即它们加在一起,是否包含所有可能。思考全面就是这么来的。
- 比较通常依靠客观的判断依据,如果判断依据比较多,那就给每个判断依据权重,然后乘以每个选项在这个判断依据下的打分,最终相加得到一个总分,选择分数最高的那个选项即可。
- 因果通过之需要简单问问自己以下四个问题:(1)真的是这个原因吗?(2)是唯一的原因吗?(3)还有其他原因吗?(4)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普通人把时间浪费在短期思考上——今天吃什么穿,浪费在毫无价值的繁重工作上——每天重复的工作。而巴菲特会用一年斟酌判断,然后用一天采取行动,而他一天的行动可以影响未来几十年。
就拿工作这个问题来说
我们很少人这样思考过:
-
什么是工作
很多人想当然的觉得工作就是为获得收入而进行的有偿劳动,通常是为了生计和经济独立而从事的活动。简单说,就是上一份班,拿一份工资,养家糊口而已。如果这样的定义,那么你永远只是个“打工人”。
有人说,工作是“坚定地全力以赴地拿到结果”。可纳瓦尔说工作——是终身学习者在自由市场中的创造性表达。他把工作是否具有创造性当做首要的目标,因此他就在追究创造性的过程中获得了财富自由。 -
分类 笑来老师说有每个人都有三种工作商业模式:
(1)有些人把同一份时间只出售1次 ,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说的打工,有的人零售打散工,有的人把自己的时间打包出售领取月薪或者年薪。
(2)有些人把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比如那些会讲课、写书卖唱片等产品、或者写代码的人,他们可以几乎以零成本的方式复制并可以多次销售而不用再重复花时间。
(3)有些人可以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也就是当老板,雇别人替你干活然后再把产品或者服务卖出去,他就可以赚去其中的差价。 -
比较 有的人只是单纯的比较工作所能获得收入水平的差异,不关系工作机会,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提升等等。有的人只追求工作的工作稳定性,就不顾职业前景、收入等等。还有的人只考虑工作跟自己的专业匹配度,而不去考虑自身的兴趣与工作环境。
在比较不同工作之前,需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再根据自己个人优势、兴趣爱好等等,以便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有时候,一份看起来安稳的工作,可失去了却是长久的竞争力。
- 因果 单单从工作目标赚钱这个因果角度来考虑,很多时候,赚钱跟工作的努力程度没什么必然的联系。纳瓦尔说,与埋头苦干相比,更重要的是理解与思考。且不要吝啬自己的努力,但要选择正确的方式。
在体制内的工作的人都知道,我们很多工作时间确实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浪费了很多事情上面,比如说为开会而开会;会为了努力表现自己而做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比如通过层层汇报或者写汇报材料体现工作量;甚至有时候需要为了没必要的虚名或者职位而勾心斗角,我们的注意力更少关注工作本身, 更别说注意提高自身的技能了。
纳瓦尔告诉我们普通人努力的目标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独立性,掌控自己的时间,利用杠杠效应工作,而不是升职加薪。
也许这就是我们跟优秀人士、跟富人之间的差距,我们很多人在思考的时间花的太少,虽然在战术层面整天看起来忙忙碌碌,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如果你这部分内容有兴趣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并欢迎给我留言或评论,我们一起进步,做时间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