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742824/032d24c20393639e.jpeg)
母亲之于孩子,有一种很特别的力量。
这种力量有时侯以“特权”的方式体现出来。
比如说,当孩子特别顽皮的时候,母亲可能会感到他触犯了自己。这种触犯,指向的是自己的意志和权威。
亲子之间可能会进行较量。在这种较量中,母亲有时会一意孤行地想要赢。虽然过后的理智告诉她,母亲的赢或者孩子的输都不是教育的目的。但在当时,母亲却往往受控于一股非理性的情绪冲动,非要赢过孩子不可的冲动。
这是作为所谓“大人”能行使的一种“特权”。
其实,在一个母亲的生活中,往往她无权对任何人行使这种特权,或者即便尝试了这种权力,也往往以失败告终。在工作场合,她不能轻易对人发火,否则自己的礼貌和形象就会荡然无存。在家人面前,她要照顾大家的面子,否则换来的可能是争吵或者不和睦的家庭关系。
唯独在孩子面前,她感到自己的力量总是胜出。
但这种力量往往具有破坏性的。这种极其强大的意志,是一种想要统治和令对方屈服的力量。
母爱的特别力量不仅仅体现在破坏性上,也体现在它的建设性上。
比如说,当孩子生病的时候,往往他最依赖的人便是母亲。如果母亲在,他极少在其他人的怀抱里寻求安慰。母亲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有这么大的安慰和治愈能力。她感到孩子全然信靠和依赖自己。
当自己成为这样一个充分的好妈妈时,便能够抵消她内心对自己不够好的那部分的罪责感。
然而,有些母亲可能在潜意识里希望孩子是脆弱的,这样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特别“好”的妈妈,那个可以在孩子脆弱时撑起孩子一片天的妈妈。
我想起一件事。有一次,一个初中男生在球场和同学们打篮球。在所有同学中间,唯独他的妈妈守候在球场外的座椅上,也唯独这个男孩看起来最为文弱。虽然我打心底里喜欢看见他参与到同学的体力运动中,但我不是很待见他妈妈的作为。
她时而像迷妹一般给孩子加油,时而担心孩子渴着给他递水,时而又担心孩子出汗太多着凉给他披衣服…… 当他走到妈妈身边接受妈妈的照顾时,其他男生则一起揶揄,“不是吧……”
在这个过程中,谁最享受?旁人看的很清楚,是妈妈。她一直享受那种照顾小宝宝的感觉。在小宝宝那里,她无所不能。她最厉害。她是超人。可能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全能感。而母亲有时候会去孩子身上找这种全能感。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母亲可能会产生全能上帝的感觉。
施展这种全能感的一种表现是,过度地照顾孩子。这会剥夺孩子能力发展的机会。
施展这种全能感的另外一种表现是,过度地惩罚孩子。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甚至是自我,破坏孩子对母亲的信任。
如果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孩子会无所适从。在他想和母亲亲近时,他常常担心被惩罚,在他远离母亲时,又怀念母亲无微不至地照料。而常常,这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是在不同的时候有所表现。
这就是那种巨大而特别的力量体现于一个母亲身上的两种表现方式。
妈妈们,包括我自己,必须要警惕上面的内容,并记住下面这一条:我们不需要做 100 分妈妈。
100 分妈妈意味着什么?可能意味着对孩子的照顾不能有一丝疏漏。也就是说照顾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这样一来,孩子也就没有成长的空间,甚至会感到非常窒息。毕竟,成长意味着冒险、甚至一定程度的受挫、受伤。
100 分妈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孩子也需要达到100 分,从而印证自己做母亲的成功。做妈妈的拿什么证明自己的成功呢?从来没有人给我们颁发“成功妈妈奖”,但我们内心可能不止一次地渴望这个奖项。
做妈妈的必须要有一种勇气,那就是放得下那种必须要怎么样的执念。
在母子关系中,孩子是中心。孩子不是来证明妈妈的成功的,而是来实现他自身生命的价值的。孩子的价值不是妈妈赋予的,而是他自己探寻的。
妈妈是一个抚养着、照料者、帮助者,妈妈是那个扶孩子走路的人。
当孩子可以独立行走,我们就要松开双手。
当孩子可以独立生活,我们也要目送他远行。
我们不应感叹,这孩子翅膀硬了,不听我的了。而是应该盼着孩子羽翼丰满,当他翅膀渐硬,我们才要高兴。
如果孩子总也飞不起来,我们宁愿推他一把让他在空中扑腾,哪怕摔在地上也不心疼。因为,这就是生命的规律。任何违反生命发展规律的抚养行为,最终可能都要付出代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