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把《为何家会伤人》看完了,书里面,武志红举了很多的父母伤害孩子的例子,有几个例子简直就像在说我,我必须说出来反思自己以爱孩子的名义却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最让我心灵震撼的是那个“父母像小孩,孩子像大人”的案例。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倒置,父母是控制不住脾气的、随心所欲的“孩子”,孩子是特别善于为父母考虑、特别有自制力的“父母”。
这段关系的描述,像极了我和儿子的关系。我倒不是像案例中的任性妈妈逼女儿约会,但我却逼儿子考高分保研。为了让儿子能够体谅我的苦心,达到考高分的目的,我又是哭、又是骂又是威胁,儿子却始终很温和地说:“我明白,我会努力的。”
儿子三岁半上的幼儿园,上的是那种民营的早期教育幼儿园,这个幼儿园从孩子适应期过后就开始教认字。有一天晚上,我心血来潮,突然就检查儿子的认字情况。一遍检查下来,大约儿子能认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样子,我就急了,觉得班里数儿子差了,拧了儿子两把,然后掉过头不理儿子了。三岁半的儿子刚开始还因为被拧的疼哭着,但看我掉过头不理了,一下不哭了,趴我背上说:“妈妈别生气,我认字。”三岁的儿子考虑了我的感受,而我却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这时,我是孩子,孩子是大人。
有一次,儿子开学,我们俩开车送儿子去学校。儿子临下车时,一定要给我们俩留下两个苹果,我说:“有一个就够了。”儿子边关车门边说:“留两个吧,你们俩一人一个,省的你们吵架。”这时,我们俩是孩子,儿子是大人。
去年寒假,我和儿子深谈了一次,对儿子说:“我再也不管你了,把你的人生还给你自己,你的人生你自己做主。”其实,此时,我仍然是带有孩子气的,甚至是有点赌气的。但儿子却立刻焕发了生机,在考研路上奋斗且快乐着。
我知道,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的地方很多,顺着儿子成长的道路,我逆向而行,想找到那些曾经伤害过儿子的话或者事,大多很模糊,但有一件事很清晰,那就是我和老公打架后怒吼:“离婚!”
那时,儿子上一年级,因为一道题我是怎么教孩子都反应不过来,气的我在儿子的后脑勺上打了两巴掌。这时,老公不干了,从客厅进来就和我吵,吵着吵着就动手了,我被老公打了一巴掌。这一巴掌触到了我的底线,我毫不犹豫地吼道:“离婚!”
情绪激动,完全没有想过儿子的感受,晚上搂着儿子睡觉时,儿子对我说:“妈妈,我长大了就不和我媳妇吵架。”我惊讶地问:“为什么?”儿子轻轻地说:“我让着他不就不吵了嘛。”今天学了心理学才知道,这是孩子在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来保护家庭。
然而,这一句仅说了一次的“离婚”让六岁的儿子对我们的婚姻始终没有安全感,孩子觉得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婚的,而且,离婚主导者就是我,当时喊出“离婚”的我。
儿子高考前夕,我们一家三口正在吃晚饭,儿子突然问:“爸爸妈妈,你们俩是不是等我考上大学就离婚呀?”我惊讶地停下筷子问:“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儿子说:“不是有很多人在孩子高考后离婚吗?”我盯着儿子的眼睛,一字一顿地告诉儿子:“爸爸妈妈是不会离婚的。”这时,我才知道,十二年前的一句气话,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敢情孩子这十二年过的战战兢兢,毫无安全感,总在担心我们离婚。
回忆、思考,一定还有伤害孩子的地方,希望孩子能有表达的机会,减少伤痛,轻装前行。
"cop���#d_�̐��Q�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