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22)夫唯不争,莫与之争

道德经(22)夫唯不争,莫与之争

作者: 晓云感恩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22-01-09 00:57 被阅读0次

第二十二章 夫唯不争,莫与之争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能承受委屈才能保全自己,

能屈就才能伸展,

能处低洼才能充盈,

有陈旧才能有更新,

有少取才能有多得,

贪多就会使人迷惑。

所以圣人坚持守一不变的法则治理天下。

因为不固持己见,所以能认清事物本相。

因为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

因为不自我炫耀,所以能功勋卓著。

因为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足发展。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古人所说“曲则全”的道理,怎么会是空话呢?

圣人确实能做到,所以天下归之。

注释

[1]枉:屈、弯曲。

[2]敝:破旧、陈旧。

[3]抱一:抱,守。一,即道。守道的意思。

[4]式:模式,范式。

[5]伐:夸。

本章阐述了圣人抱一的为人处世原则。抱一就是抱朴归一,以不变应万变。因为看到万物的本质,所以圣人能低调朴素,不与人争,谦卑自守,委曲求全,执道而行,顺其自然,成就自己的非凡。这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高明智慧。

世相纷繁,而且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事物发展都有规律可循。所以聪明人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绝不受外在物象的迷惑,而坚持以不变应万变的“抱一”之姿态,从而做到化纷繁为单纯,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让成功变得容易;不断涤荡心灵,让心“归一”,活出轻松、简单和快乐。

得意不骄,失意不馁,看透事物存在的对立统一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患得患失,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卑不亢,从容豁达,能吃苦也能享受人生,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这样就能获得丰富而快乐的人生。

相关文章

  • 2018-12-19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不争不辩,不攀不比,按自己的活法生活

    01 《道德经》中说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谓高尚的人处事,是做而不争功...

  • 不争者无敌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你...

  • 《道德经》第十四课|多想一步

    《道德经》第十四课|多想一步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看上去是矛盾的,不去争抢,才能无人与之争锋。...

  • 道德经(22)夫唯不争,莫与之争

    第二十二章 夫唯不争,莫与之争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不争,则无忧(深度好文)

    《道德经》有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只有与世无争,才能远离世事纷争,免去诸多烦恼。 01.不争对...

  • 向外净化圈子

    《道德经》有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争,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本能;不争,则是世事洞明的生存智慧。 在...

  • 不争不是糊涂,而是一种智慧

    《道德经》中说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谓高尚的人处事,是做而不争功;正因为不与...

  • 走进全国冠军雷亚争的国粹世界

    文/吴安宁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道德经》 鲜衣伴怒马,少年偏任侠 春...

  • 夫唯不争,莫与之争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22)夫唯不争,莫与之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ay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