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江西南昌的电话打来,是个好听的女孩子的声音,是杂志社的编辑。说想让我上封二的简介。
我没有拒绝。我对这家杂志素有好感,曾经与友人一起参加过他们举办的活动,当时是暑假,酷热难耐,但会议选在井冈山上,清凉宜人,会议结束,我们结伴游览了笔架山等地,至今难忘。
在那次活动中,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仁,他们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成果斐然。
他们的杂志有原创版、科研版和文摘版,有几年我三个都订了,一个也舍不得放弃。有一次搞活动,听友人说,他们杂志社会将往年剩余的杂志免费赞助,我便联系了晴儿编辑,她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寄来了50本杂志,让我一直心存感激。
还有一次,杂志社方社长出了新书,在公众号上征集留言,点赞数高的可以获得奖励,我便吆喝朋友给我的留言点赞,果然很给力,我的留言点赞数名列前茅,社长信守诺言,给我给来了他的大作《焐暖》,还是签名版,让我很暖心,又有些不安,按理说,我应该掏钱买一本来支持他才对吧。
记得那年回来没多久,杂志社搞了一个征文活动,大致是关于“中师生”的,友人写了篇,怂恿我也写,结果他的刊登了,我的过了初审,止步于复审。搞得我有点灰心。
不过我对他们杂志的喜爱始终不减,社长的公众号,朋友圈,这是一个我认识世界的高质量的窗口,在噤若寒蝉的周遭,居于斗室,我为看得见更广阔的天空,更深邃的思想而庆幸。
从杂志社请的专家学者阵容,也能看得出它的基调和水准。
也是在那次活动中,认识了北师大肖川教授,领略了他口若悬河的风采。后来,机缘巧合,当时的领导也是他的粉丝,他费尽周折,把肖教授请到小城做了一天讲座,我也得以有机会和肖教授吃了一次饭,加了他的微信。
肖教授非常有思想,他周游世界各国,见多识广,他每天以短小精悍的几百字,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清醒睿智,即使针砭时弊,也语言得体。他的语言精准深刻,发人省醒,是我思想的启蒙,常令我醍醐灌顶,忍不住想拍案叫绝。
后来有一次再联系教授,发现他不知为什么,已经删除了他的学生,也是我的同事的微信,好在还保留着我,由于他的朋友圈仅三天可见,有时就忙中偷闲复制几篇,或者截屏。肖教授的文章也经常出现在杂志上。
教师节前夕,简书有个征文活动,写自己的老师,我便写了对自己有深远影响的一位心理学老师,不料投稿后编辑说超字数了,客气地希望我能删减一下,我任性了一回,说:“谢谢,那我不投了!”
因为是用心写的,便想到投稿,给几年没交流的晴儿编辑发过去,不一会儿就得到回复,可以刊登,很开心,因为,至少没让我删字数。
时隔不久的今天,又一个编辑约稿,看来他们编辑们之间也有沟通。她要求我提供二三百字的个人简介,一千字左右的理念,还有生活照和工作照。
这才发现自己没有照片,不喜欢照相的我,翻来翻去,只找到了几张合影。简介有现成的,主题部分明天再构思出来。
年岁见长,诸事看淡看透,心仪已久的杂志主动约稿,没有欣喜若狂,只是很欣慰:离得那么远的自己,在岁月的牵引下一点点接近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和喜欢的杂志。
为了这一天,我静静等了好多年。
那天,有个女子说,我怎么没有一点动力了。我和朋友相视一笑,对她说:“我们还有动力!”她说:“看来,我也要做点什么!”
努力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喜欢,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你若喜欢,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乐在其中。那么,其他的,也许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岁月自然而然的馈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