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跟人交谈时,有时你从各个角度给他分析一个问题,提出中肯的建议,但是他怎么都听不进去,表现得异常固执。
于是,你所有的建议压根就不会起作用,他总会固执地寻找理由,固执地放弃努力。
当你们争论一番毫无结果时,你也许会有一种挫败感,甚至捶胸顿足地喊道:
“怎么就这么固执,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就是不懂呢?”
曾经跟一个伙伴交涉某个问题,他提出来说一项数据不正常肯定是设备故障的原因。
我说先别着急,等我查一查。
当我告诉他数据不对并非是设备运行不正常,而是因为那个时刻正好有工人在检修,同时又受其他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才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我把检修记录发给他,并指出了几项可能性的因素,但无论我怎么摆事实说明,他都认定了就是设备故障的原因。
我说得口干舌燥,也十分气愤,分分钟都有想把电话摔掉的冲动。
等冷静下来之后,我便想他为什么这么固执?
可能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认知能力。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02
有一次去同事家里吃饭,到他家的时候,食材已经备好,鱼虾、肉类、菌类、蔬菜、干货果品,摆了满满一大桌。
大家纷纷夸赞女主人能干,没想到朋友却说:“她就打个下手,洗了个菜。”转过身一看,作为“主厨”的同事,正在灶头上忙活呢。
女主人吐槽起来:“平时我买菜、洗菜、切菜,至少要花40分钟,他炒菜最多20分钟,还是总抱怨我做得少。他只记得他做的,我做的不算。”
类似的情况我已经在好几对夫妻朋友身上看到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做了更多的家务,总抱怨对方少做了事情。
人,总是更加关注自己。自己做了什么,记得格外清楚。这份“看重”,有时容易导致判断失误。对自己,想要看清,可能需要一点“看轻”。
我以前很喜欢自我意识强的人,觉得他们有想法、有勇气、有个性。但是后来却发现,越自我的人,越喜欢在对错上纠缠。
团队做一个项目,尤其关注自己负责的环节,为自己的过失辩解,比起项目的结果,更关心自己“做对了”或者“没做错”……
我发现越厉害的人,越不强调自我价值。比起炫耀自己拧螺丝有多牢固,他们更关心轮船是否能够顺利航行。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03
一次,学生向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老师,您掌握的知识数倍于我们,您回答的问题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怀疑呢?”
芝诺便用手杖在沙地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回答说:
“大圆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显然,我的知识比你们多。
但是,这两个圆的外面就是你我未知的部分。大圆的周长比小圆长,也就是说我能接触到的未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大,这就是我的困惑和怀疑比较多的原因。”
作家雪峰说:“朗朗乾坤,因妒忌而阴云密布;清平世界,因妒忌而晦暗无明;平顺人生,因妒忌而坎坷不顺;纯净心灵,因妒忌而龌龊肮脏。”
生活中,那些说“你”多过说“我”的人,总是让人觉得舒服。一开始我以为那是情商高、懂礼貌,后来发现,他们知道,比起表面的自我,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
从小小的自我里跳出来,才能看见更大的世界,才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和世界相处。就像水流入大海,然后忘记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开阔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