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姓氏,全国汉族中约有22万人左右,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97位,约占汉族人口比例万分之一点四。今天中国排名前十位的汉族姓氏的来源都是华胥氏。
关于胥氏的来源至少有超过三种观点,观点之一认为胥氏是华胥氏的后裔。这是学者说。其次还有典籍说和家谱说。华胥氏是中国最古老的先祖,比伏羲、女娲、三皇五帝更早。天水秦安县被誉为羲里媧乡。据考证:中华的“华”和华夏的“华”来源于华胥氏的“华”。至于为何今天无数人研究胥氏族亲的起源,可能和“胥”字和“华胥氏”的“胥”字相同有很大关系。
胥姓族人在历史上惨遭厄运,约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晋国著名胥氏政治名人胥童受到政治迫害,族亲人口受牵连,人口数量骤减。据说很多胥氏族人为了躲避当时的政治迫害,又要纪念胥氏名人胥童,于是改胥姓为童姓。今天胥姓人口在汉族中的数量之微弱和该姓氏历史之久远相比,是严重不成正比的。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全国各地每年都有关于胥姓族谱、文化、宗亲联谊等会议,随着一些文化名人的参与和社会的关注,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可是由于胥氏人口数量太少,又极其分散,胥氏族谱编纂工作迟迟无法完成、历史悠久的胥氏文化也无法很快复兴。
今天的胥氏族亲的现状总体来看是相当微弱的,历史上胥氏族亲人口主要分布在山西琅琊郡,宋朝前后,社会环境恶化,胥氏先祖为了生计逼迫大量迁徙,部分人迁移至东北、内蒙、新疆、甘肃、宁夏等地,主要人口迁移至安徽、湖南、江苏、山东等地,也有渡海赴台或到达海外定居的。明清之际,张献忠屠城、战乱频繁、四川人口骤减。很多胥氏族人响应清政府移民政策迁移至今四川境内。
胥氏族亲历史悠久、坎坷不断、迁移频繁、人丁至今不旺。族亲后裔中,名人大多集中在文化教育、艺术、医学、科技等领域、政界、军事领域人才也多。近年来很多人关注并致力于胥氏族亲家谱考证和胥氏历史研究,但是收效甚微,主要在文化界开展相关工作或活动。
陕西蓝田县华胥镇华胥陵每年都举行全球华夏儿女代表恭祭华胥氏大会,其他地方也有类似会议。地方政府近年来支持这类文化活动,也是很荣幸的。
希望我们胥氏族亲的未来无限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