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潘,追踪姓氏,潘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人口统计有800多万人,在中国姓氏中排名第52位,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0.48%。潘姓涉及汉族和诸多少数民族,朝鲜半岛及越南等也有潘姓居住。
颛顼寻根溯源,潘姓有三个来源。一是《通志·氏族略》载,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季连,赐姓芈。春秋战国时,芈姓是楚国国姓,有一个人叫芈潘崇,在楚成王做君主的时候,被周天子周穆王册立为大夫,地位超然。芈潘崇打理朝政期间,楚国国力蹿升,国泰民安。随后,芈潘崇后代以潘崇里的潘为姓,称为潘氏。二是《元和姓纂》载,在周文王姬昌和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努力下,周王朝取代了商朝,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被封到了毕国,毕公高有个儿子叫做季孙,被封到了潘(地名),建立了一个小诸侯国潘国。潘国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被其他大诸侯国吞并,潘国的部分公族子民就以国号为姓氏流传下来。三是姚姓舜帝的后代中,有人在商朝建立诸侯国潘子国,后来周朝兴起,潘子国与商王朝一起被覆灭,其子孙就以潘为姓氏。上述考证,潘姓是颛顼、舜帝和姬发的后代。
周文王作为潘姓后人,对自己的祖先和姓氏来源还是很自豪的。一个姓氏,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有风起云涌的灿烂,也有平淡真实的自然,这是事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对潘姓先人的回眸,潘仁美、潘金莲、潘汉年的出现,一种莫须有的演绎和虚幻,把潘姓摆在了一种无以言说的尴尬境地,还有就是一种对创造伪历史的无奈。
舜潘仁美原型是北宋开国功臣潘美。《宋史》载,潘美(925-991),字仲询,汉族,北宋开国名将。潘美在创建北宋的过程中,屡建功勋,不断授封。980年封代国公,983年改忠武军节度使,进封韩国公。年六十七而卒,赠中书令,谥武惠。999年,配飨太宗庙庭。宋真宗时追封为郑王。明洪武 二十一年(1388)从祀于帝王庙。杨业,也就是杨令公,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宋太宗征讨北汉时投降北宋,在抗击辽军时以骁勇善战著称,并一度成为潘美的副将。在北伐辽朝时,因监军王侁强令进军,杨业在护送边民内迁途中陷敌被俘绝食而死。
潘美本是两个北宋的忠臣名将,都是大宋的抗辽名人,但在《杨家将》《潘杨讼》《佘赛花》等小说、评书、戏曲作品中,潘仁美和杨业失睦,潘仁美妒忌杨业,公报私仇,最初招致杨业撞死在李陵碑前,还暗中杀害了杨七郎和杨三郎。历史,因为文人有意无意的歪曲和演义,以及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催化和加工,偏离了轨道,失去了真实。
《杨家将》失真的演义,使潘仁美这个在儒家里堪称典范的潘姓族人变成了白脸奸臣,施耐庵的《水浒传》和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两本白话小说的描写,则给真实的潘金莲带来了灾难。潘金莲本是明代河北贝州清河县潘家庄人,是贝州知州千金小姐。武植在其父手下做事,潘父因武聪明勤快而将女儿潘金莲许配于他,并资助其求学。武植后来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令。武植和潘金莲一生育有子女4人,夫唱妇随,恩爱有加,白头偕老。小说作家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将真实的人物平空杜撰了莫须有的故事,混淆视听颠倒黑白的塑造了古代奸夫淫妇的文学典范,给现实中的潘武两姓带来了抹不去的耻辱和灾难式的仇怨,以至后来漫长的世纪都不再通婚,甚至断绝了来往。后来,施耐庵的后人为武、潘建造塑像,向其后人写了道歉诗,并记载于清河县志和武植祠内。我敬佩施耐庵后人的勇气和投机,但世人对潘金莲这个艺术形象的认知已经根深蒂固,不会因功利的道歉而更改。
潘金如果说,历史的谎言织就了一件黄帝新衣的话,那潘汉年的出现,则让当代政治再次向潘氏族人展示了一部指鹿为马的闹剧。潘汉年,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马克思主义者,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人,白区卓越的统战工作者,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促进者,解放后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其经历被人称为“白区刀尖上舞者”。1936年,潘汉年经列宁格勒,准备乘希腊客轮绕道香港回国,但希腊政治情况突然变化,抵达延安时比张皓晚了9个月,引起毛泽东的不满,被主观的下过“是王明的人,不可信用”的断语。本来,这是领袖当时的过激反应,想不到的是,19年后,潘汉年被打成了反革命,并在监狱含冤而死。也许,我们可以用“左倾”错误和十年浩却来为曾经的错误寻找借口,但漠视英雄却是对一个民族的真实拷问,潘氏族人也在阶级斗争为纲的畸形政治生态里躺枪。
纵有无奈,纵有不甘,岁月的长河依然向前流淌,虽时有波浪,但终将归于平静。更多的时候,潘氏族人在平凡中静静的生活,真实自然,平淡实在。偶尔,还会自嘲的说自已“貌比潘安”,也不知先人潘安会不会说这后人喜欢臭美。或者,打开电视,看一看潘长江的讨喜人生,也不失为一种欣赏和乐趣。
这就是真实的潘姓族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