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作中,我们分心走神似乎司空见惯。
分心走神和我们的大脑,背景关联记忆的方式有关,背景关联记忆好处是能降低大脑能耗,提高神经元处理速度。副作用也挺大,就是我们听到看到尝到等的任何信息,都会引起其他一些记忆内容,所以只要我们醒着就会分心走神。
先看看,在你身上有没有这种现象:身体做着A,脑子却想着B。
如:跑步的时候手脚在动,脑子却在思考明后天的安排;吃饭的时候,嘴巴在动,心里却在担忧与他人的关系……你肯定有这种现象吧,也会认识到这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呀。
但仔细追究起来却很少有人知道:注意力其实可以分为“集中在行动上的”和“集中在感受上的”两部分。
很多时候,特别是做简单事情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行动上集中,而感受上是脱离的。而感受上脱离,会致使行动上脱离。你可以自己脑补一下此情景。
你可能会说,有什么关系吗?我想想又不影响跑步、吃饭。想点正事,那还叫会利用时间呢,对吧。
所以就有了学习刻苦的学生一边吃饭一边背单词;高中校园里很多学生跑操时,腋下夹着一本书,利用碎片时间,边跑边看。
那么这种“行动”与“感受”分离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首先长时间“行动”与“感受”分离,身体和动作会不自觉的麻木、走形;其次,也是真正严重的是,它会对我们的情绪状态和能力提升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
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走神,我们会拖延、低效,会逃避,我们的生命质量会变差。正所谓:“行动”如躯体,“感受”如灵魂。
爱默生说:
力量的秘密在于专注。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只有专注投入才会带来乐趣。
如吃饭、跑步这样轻而易举的事我们也要让感受回到所做的事情本身上来。克服分心走神的方法,就是专注当下、感受当下。
在跑步、吃饭、睡觉时把感受收回来。慢慢练习收回感受,让注意力回到当下。这样我们会收获自己的成长:烦恼减少,精力旺盛,情绪平和,身体柔软,而感知更灵敏,思考更深入。
《认知觉醒》中讲:
假如一个人从小养成全情投入和界限清晰的专注习惯,他不但可以获得智力上的聪慧,也能获得情绪上的平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