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周二前续读完从图书室借阅的2006年出版的沈先生散文集《生之记录》,纸张已经有点发黄了,字距行距完全不符合现在的阅读习惯,文字内容倒份量充足,良心编辑。实际找了一两天感觉才慢慢进入到沈先生自然的文字里,顺着他的眼睛走湘西的水、看青岛的海、赏云南的云,还隐约纠缠的“偶然”和现实之情,及《废邮存底》的一些想法,似乎迟了些应早点捧起。有个心得:初看表现形式不美观的并不影响其内容的美,还是要耐烦些。
周三开始读毛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其间还不断找度娘补充了些材料扩大阅读,速度很快,今天读完,中途读到他对一些名人的生平描写几乎到了八卦的程度,一度有点怀疑是不是毛姆写的,《月亮和六便士》、《刀锋》建立起来的认识看来还是有点片面,了解一个人还是要再深入些,正如里面章节标题“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这也就是他写下这些的目的吧。最大的收获是又有了几个名字几本书,可以顺着再往下读起。
阅读应该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前几天跟爱人偶尔聊到今年眨眼逝去的时光,平静的说出还好看了二十多本书,爱人略有戏谑的说:会不会差距越来越大?(实际俩人间都有吸引对方的品质,阅读不是唯一的标准)…可回味起来还是会格外的满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