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了每週四的心理沙龍課程,主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力》。話題開始于2017年5月在深圳福田區發生的孩子自殺事件,当时正是中考階段,居然發生了3個孩子自殺這樣令人震驚的事情。為什麼未成年的孩子,並沒有經歷什麼人生的挫折,會因為中考不如意的這件事情輕生,这真的令人驚訝。難道真的是因為中考沒考好嗎?其實是歸結下來都是家庭環境帶來的問題,以及長期受到挫折沒有正確的方式去引導,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我們要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是給他製造很多的挫折,然後再讓他成長?這也許是適得其反的,沒有正確面對挫折的方式,所有的挫折在心裡積壓。就像是長期讓一輛兩驅驅動車不停地爬高山,進行四驅車才能產生的動力,兩驅車早晚有一天會承受不住壓力而報廢。所以,不要試圖去製造各種人為的挫折給孩子,人生中勢必會有大大小小各種挫折,試圖用心去發現孩子經歷的事情和反應,用正確的方式引導。
如果你是一個非常疼小孩的媽媽,總是告訴小朋友“這不安全”“那很危險”“要小心阿”,那麼孩子自然對外界所有的事物都會缺乏自己的判斷,認為具有危險,不敢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缺乏了自信。那麼先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給孩子灌輸的你的想法。最好的就是從2歲開始就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如果已經錯過2歲,那麼就從現在做起),大人要做的僅僅是把客觀存在的危險盡量的藏好,剩下的就是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自由探索。讓他感受到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他能找到的就是自信和相信外界。
當一個孩子有了安全感,內心就會有了能量。當遇見任何新事物,有了強大的自信,自然就不容易被挫折打到。
其次,允許孩子達不成目標。雖然設立目標感很重要,讓自信的孩子設立自己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就做好為達成每個目標而應該執行的計劃。然而目標確實是存在達不成的可能性。且不說孩子,我們大人設立的目標也有達不成的時候,為什麼家長就一定要求孩子要達成目標呢?所以,不要因為沒有達成目標而打擊、批評孩子,更不要給他就此下定論。
孩子出生帶著天生的個性,但後期形成的行為習慣和心理狀態大部分就是家長的行為和心態所反應出來的。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所以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請反觀作為父母的我們出了什麼問題。
正所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是安妮,在教育孩子的漫漫道路上,不斷學習,也反觀自己的不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