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阿加莎畅销精选系列1(罗杰疑案/东方快车谋杀案/ABC谋杀案/无人生还/尼罗河上的惨案),五个中篇故事,对阿婆献上了我的膝盖
首刷推理女王的作品小记录大三那年选了电影赏析公选课,下课跟任课老师聊天的时候请老师推荐书目,能锻炼逻辑思维和外语阅读的书,老师推荐了阿加莎的小说。时隔一年终于开始看了,虽然看的是中文版……英文版已列入人生to do list!
以前知道波洛也是一个经典的侦探形象,但也只是听说,大概就是知道东方快车谋杀案这一作品的程度……在接触阿加莎作品之前,我所知道的侦探形象只有三个:夏洛克福尔摩斯、名侦探柯南、金田一。这三者都是以短篇小说故事为单元,每个故事里的核心角色(侦探本身、侦探队友)都不会作大的变化,以故事本身来说发展进程大同小异,在人物塑造上有所不同。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在阅读之前便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侦探小说大抵如此。显然,阿婆的作品并没有局限于此
首刷推理女王的作品小记录罗杰疑案
一开始我真的以为医生会是波洛的new partner!完全没有想到最后凶手居然是他!而且全稿是用医生第一人称写的,从开始就埋下了烟幕弹。其次是完全没有直接的指证指向医生,证据是一点一点浮现,最后以推理收尾,没有那种把直接性证据留在最后公布的套路!这才是读者大众喜爱的推理小说模式。
而且波洛找证据的方式也是既平凡又特别。平凡在于这是日常生活里常见的套路,比如拜访医生的姐姐,利用姐姐八卦虚荣心,表面上夸奖姐姐,实际上不动声色地套取蛛丝马迹。特别在于,甚少有作品将这种普通的套路放在作品中。从前看的推理文章大多着重于创作作案手法,而忽视了故事里的人物塑造。另外,文学是来自生活的,要有生活的融入才能让文学和故事更加走近读者。
东方快车谋杀案
这大概是阿婆作品里知名度最高的故事了,一个案件一车凶手。
但是整个故事里波洛的推理过程思考过程也十分出彩,出彩的不是那种一下子就想到的酷炫,而是一点点找到真相的过程。而且阿婆还借助配角整理推理笔记,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能被吸引进行推理。大概是阿婆的作品都有一种套路,把所有证据都放到眼前,把各种千丝万缕的关联都隐藏在案件之中。案件的证据就是弥漫的烟雾。
作案动机是复仇,但是整个故事读下来确是令人唏嘘。受害人是臭名昭著的恶魔,却过着平稳富裕的生活;凶手们都是平凡守法的公民,却为了让恶魔得到该有的惩罚而成为了杀人犯。整个案件在侦探推理方面新颖之余,事件本身也能够引起社会思考。
我觉得阿婆是很喜欢这个故事的,在往后的故事中也有提到东方快车谋杀案。
ABC谋杀案
一宗连环社会杀人案,很多目前能让读者大众惊叹的影视作品都能从中找出影子。这个故事的线索就是那本书,但也因为这样而使我读起来有无力感,因为自己完全不熟悉外国文化,就像是神探夏洛克里一宗案件使用圣经做联系媒介一样,不熟悉当地文化的人真的不能猜到……还好阿婆一开始就把这本书写明了。而且这篇故事阿婆采用了多个人称视角,是一种少有的写作方法,但私以为这样会降低了故事的有趣。或许以荧幕的方式会更立体。
这个故事在推理过程上略显逊色了,可能是由于那种社会连环杀手跟被害人之间的联系少吧。个人觉得阿婆这个故事比较适合心理画像,在此强推一下雷米老师的《心理罪》。
无人生还
就是大热电影无人生还的原作,但我没有看过电影。全程第三视角,最后以漂流瓶自白的方式告诉读者谁是凶手。选择被害人的原因也是从社会中选取,这种故事模式真的比较适合心理画像!!
这是第一个自己尝试写推理笔记的故事。开头的歌谣被猜中刚好对应10个联系人。大概是近年来无形中对文学和影视作品积累所得。看完之后决定先好好整理一下自己该怎么写推理笔记再看系列的剩下四册。
阿婆写作的模式并没有固定单一,虽然这样显得有些地方不够出彩,不过更多地是告诉读者,要不断尝试。另外感觉阿婆对故事本身的情节和内容还是很看重的,把重点放在故事本身的做法是作品出彩的基本。
尼罗河上的惨案
是阿婆纪念已故友人之作,这一点真的很感人啊,以作品表达,真的觉得很了不起。
波洛的推理还是以多方面可能性为主,但是这个故事的动机以爱情为主,讲真,当下所有以爱情为主的作品基本都会有歇斯底里的情节,然而尼罗河上的惨案却是被爱情蛊惑心智却理智地作案。这个推理故事以情为贯穿线,既理性又感性。也是从这个故事中,波洛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不只是理性搜证,冷静推理,思考动机,还有很深的人文关怀。处处体现了阿婆对友人的感情。其中有一些点真的莫名戳心,大概是跟当时看书的心情有关吧。平时很多人会对一些公众号文章看后有所感慨,相信如果看了尼罗河上的惨案,会有更多的思考的。
写在最后
波洛精彩的推理过程,柯南里丰富的科学知识,心理罪里奇妙的心理画像,夏洛克过人的观察力,这些都使得作品形象熠熠生辉。故事本身的跌宕起伏固然能够使人眼前一亮,但是故事带来的思考才能够使人久久地记住。
网友评论